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探秘私人理财世界:财富出海浪潮澎湃

  • 发布时间:2014-08-20 09:00:14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有人说,真正让富豪纠结的事,普通人都是无需牵挂的。比如:是否该定制里尔公务机(Learjet)以便自己能在其中站直身体?本人是否收藏了太多当代艺术家的画作?向盖茨基金会捐赠200万美元后,是否该堂而皇之出公告……处心积虑应对这些难题之际,一件至关重要的事出现了:我到底应把财富囤于何处?

  眼下,在从伦敦到纽约再到莫斯科的百货商店里,全世界都感受到了中国富人的购买力。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妥当管理资产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而另一方面,境外财富管理机构对中国富人这种新需求的迎合,也亟待个性化、精细化,私人定制化。

  就像凯文·关在其风靡一时的《那些疯狂的亚洲富豪》一书中说:“金钱只是个工具,你必须要做的,是拥有能够让金钱为你所用的眼界、天赋和驱动力。”

  PekingPound与Chinsumer,又是两个原本不存在的英语词汇,却与DAMA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某种程度上,它们都是因为中国人强大的购买与投资力而诞生。

  PekingPound,是英国人基于“英镑”而创造出的“北京镑”,因为中国游客已成为赴英国旅游消费的头号客源。

  Chinsumer,则是Chinese(中国人)+consumer(购买者)这两个词汇的组合,专指那些在欧洲疯狂购物、抑或是抄底房地产的“中国扫货者”。

  简单的词汇,点破了中国人及中国市场对于全球其他地区的重要性。

  海的这一边,富豪们高唱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阔步前行。

  地产、债券、股票、酒庄,甚至当代艺术品,富有的中国人俨然系国际投资阵营中一支生力军。他们的选择繁复庞杂,却还是透着new money(与old money即“老钱”相对应的,表示新贵阶层)的味道。

  海的那一边,如何让“对面的财神看过来”,也成为一道亟需被正视的新命题。

  中国风向世界吹,这风是刚刚形成的;那些探头张望外面世界的面孔,也是全新的。截然不同的法律体系、从未涉足的国际化市场;相对陌生的投资环境,来自中国的“财神”正吸引着全球财富管理行业灼热的目光。

   香港兜一圈:不买包包买保险

  今年夏天,家住深圳一高端小区的李女士,接到不少小区业主的电话。都为了一件事:买保险。

  “电话几乎不断,咨询的人越来越多。”李女士的真实身份,是香港一家保险公司在内地的业务员。

  她对记者说,前几年,客户还局限于少量高收入群体,而这几年,很多普通市民加入了这一行列。

  “跨境投保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谈及原因,她觉得很简单,“内地分红保险产品的收益比较低,香港的同类型产品就高多了。”

  现在,李女士的业务已经走出深圳,扩展到上海、成都等多个城市。“收益高不说,投保过程也很方便。”

  很多人都是趁暑期到香港旅游的时候,到保险公司签合约,一举两得。更值得一提的是,李女士补充说,“境外保险的保障范围更广,理赔率更高,而手续费却普遍比内地便宜。”

  多年来,中环奢侈品店里的内地游客成为香港商业一景。如今,这批强有力的消费群体渐渐走向更高端的金融领域。

  “不止是LV、爱马仕包包了,内地富豪还逐渐担当起金融‘扫货者’的角色。”

  据招商银行旗下的永隆银行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部主管谭剑伟介绍,目前香港超过100万美元保费的大额保单中,有超过50%为内地客户所购买。

  “目前这样的客户中,主要还是企业主。”一家香港私人银行行长告诉记者,富豪阶层其实不仅仅是追求高收益高回报,他们在香港的投资有着更实际的需求。

  在他看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走出国门,再加上还有很多企业登陆港交所,“内地企业主在境外汇聚了大批的财富需要打理。”在此背景下,发展针对内地富豪的跨境财富管理业务,已是大势所趋。

  这位私人银行行长所言不虚。波士顿咨询公司最新发布的《2014年全球财富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私人财富规模达到22万亿美元,预计到2018年将增长至40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财富管理市场。与此同时,高净值人士跨境多元化配置资产的意愿与需求,日趋旺盛。

  “中国富人比以往更不惧怕风险,并且越来越转向另类投资。”

  正如麦肯锡合伙人、亚洲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主管肯尼·林所言,在中国富人看来,香港是一处颇受欢迎的投资目的地,因为那里有着亚洲“类别最广的投资产品”。

  看来,在香港商家领略内地游客庞大的购买力之后,香港的金融机构也将感受到内地客户带来的无限商机。

  去小国抄底:投资移民两不误

  移民,移民。广州市民孙先生最近总算得偿所愿。他达成目标的路径是近年来颇流行的“买房换绿卡”。

  “以前也考虑过其他方式,但经过比较发现,通过购买海外房产实现移民是比较便捷的途径。”

  他说,下定决心是在一次海外移民地产展上。“业务人员介绍,现在不少欧洲小国的房地产价格都很便宜,而且有各种优惠政策,购买房产可以获得当地‘绿卡’。”

  孙先生是一名制造业厂主,选择移民是为了孩子今后的教育,“越早融入当地文化和社会就能‘赢在起跑线上’,宜早不宜迟,趁价格低抄个底,赶紧办了。”

  尽管与“为了孩子教育”这一出发点不太一样,但更多的富有炒房客,如今也越来越心仪一波接一波的“购房换绿卡”政策。他们依据各国提供的投资移民政策套餐,从中选择条件最优厚者以做出自己的置业决定。

  除了以往的热点地区如欧洲、美洲、澳洲,最近几年葡萄牙、西班牙、塞浦路斯、拉脱维亚等“冷门”国家也受到内地炒房客的追捧。

  有些置业小国甚至需要拿着放大镜在地图上细细寻找方能找到。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移民方案的优劣以及规定条件也大相径庭——从圣基茨和尼维斯规定的40万美元最低房产投资,到塞浦路斯设定的500万欧元(意味着内地富豪买家在该地中海岛国置业后,就可获得含金量很高的欧洲通行护照),不一而足。

  经济处于谷底、楼市相对萧条、投资移民门槛一降再降,这些因素都令国内不少投资者产生了“抄底”海外的冲动。

  “新中国成立至今发生过三次移民潮,目前也是最大的一次。”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研究认为,与前两次相比,此次的移民潮更多是投资移民,主要群体是高学历、高净值人群。

  而在移民目标国中,尽管当前仍以主流发达国家为主,但相比以往更为多元化。尤其是在欧洲债务危机之后,葡萄牙、西班牙、希腊、塞浦路斯等很多中小国家降低移民门槛,并推出购房移民等政策,使得近两年来这些国家成为国内置业移民投资者的新热点。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小国置业投资移民的风险,近年来也频频凸显。

  深圳一家移民公司的钱先生就曾遭遇到麻烦,去年他的几名客户办理移民塞浦路斯时就差点遭遇惨重损失。

  作为欧洲置业移民门槛最低的国家,塞浦路斯一度受到不少国内投资者的青睐。但去年年初塞浦路斯爆发银行业危机,导致部分国内投资者的钱款被冻结。

  “经过多方交涉后总算拿回了钱,但还是让不少投资者望而生畏,认识到了置业移民背后的巨大风险。”钱先生对记者说。

  探秘私人理财世界:财富出海浪潮澎湃

  以往说起私人理财,人们首先会想到瑞士或者伦敦——两地的理财机构长久以来一直扮演着全球富豪家族的管家角色,确保财富代代相传。

  不过,随着世界财富的天平从西方偏向东方,这一格局也在悄然改变。

  就在本月,招商银行旗下的永隆银行私人银行开业,加入争夺内地高端客户的战团。

  崔金欢,香港永隆银行私人财富管理副总裁,他此前的身份则是招商银行北京分行零售银行部经理。他对永隆私人银行的定位十分明确:与内地的招商银行形成联动,争取内地高端客户。

  “截至目前,永隆的高端客户中有七成来自内地,其中90%以上来自招商银行。”

  崔金欢透露,自两年前永隆成立私人财富管理中心以来,其管理的跨境高端客户已达2800名,管理客户总资产达100亿港元,带动去年零售联动总收益达到4242万港元。

  全球金融中心的光坏、相对丰富的财富管理经验、以及与内地紧密的联系,这些优势都令香港成为豪气的内地客户选择财富出海时的新跳板。

  而为了更好服务于内地富豪,越来越多的内地金融服务人士也涌入香港私人银行。

  业内人士透露,现在不少香港私人银行都在招聘人手,要求熟悉内地事务、了解内地经济法规。

  “一些私人银行甚至开出高薪,直接从内地的私人银行挖角,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财富中心或私人银行部门寻觅人才。”

  天时、地利、人和,中资银行的私银业务也随之扩展。截至目前,工行在新加坡、欧洲都有境外私银中心;而国际化步伐迈得更早的中行,也是目前拥有境外私银中心数量最多的中资银行。

  另据招商银行透露,在永隆银行成立招商系统的首家境外私银后,还将继续拓展境外私银业务,下一步有望落子新加坡。

  要知道,在隐秘的私人理财世界,家族与理财机构的关系可以延续好几代人。

  不过放眼内地,由于政策法规的限制,私人银行业务尚不能涉及不动产以及股权,这给了香港私人银行一块待切的大蛋糕。

  以“财富防火墙”之称的家族信托领域为例,一位香港私人银行人士告诉记者,像福建、浙江这样的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境外上市公司众多,设立家族信托成为解决未来纠纷的手段之一。

  前些年,一家知名上市公司曾因“天价嫁女”事件而轰动一时,但仅一年后婚姻破裂。

  “由于女方嫁妆是做成了信托的形式,很大比例都是股权,现金只占很小的比例,因而男方无法进行分割,女方的家族企业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上述私人银行人士透露。

  家族信托业务,在国际市场上已有百年历史。这也将成为未来内地富豪布局境外的一大重点。

  除此之外,针对内地客户群,香港的私人银行提供的跨境理财产品及服务还在不断扩展。香港一私人银行负责人说,作为离岸投资平台,香港的私人银行补充了内地没有的选择选择。

  尽管迄今为止,在资产收益方面内地与香港并没有具体的数字对比,但香港私人银行人士认为,由于香港真正实现了资产的国际化配置和布局,有更加广阔和灵活的投资选择,而且近年来内地股市持续低迷而欧美市场复苏走强,这些都构成内地财富通过香港出海的动因。

  但无论如何,对于并不谙熟国际市场的“新来者”,财富出海的新跳板也可能是一柄双刃剑。

  交通银行深圳分行沃德财富中心的一位理财经理向记者回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香港大批外资机构倒闭,相关产品遭遇巨额亏损,众多客户损失惨重。其中不少内地的客户受到连累。

  而反观之,内地机构由于没有直接对接全球市场反而躲过了一劫,这也导致当时大批内地客户纷纷选择回流。“包括我在内的,很多的内地理财经理,就在那个时候接收了很多大客户。”

  看来,对内地富豪而言,外面的世界固然精彩,但风险与陷阱也不少。

  而对境外财富管理机构而言,如何牢牢把握住“财神”的心,带领他们走向“对面”的财富蓝海,则是最迫切的命题。 ⊙记者 徐维强 ○编辑 王诚诚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