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机勃发戈壁滩
- 发布时间:2014-08-20 06:06:25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驱车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首府阿图什市出发,沿伊喀公路奔赴乌恰,一路戈壁,大地寸绿难寻。在接近县城时,一大片果蔬大棚映入眼帘。“这片大棚有1000座,种了西红柿、辣椒、油桃和花卉等。”乌恰县戈壁产业科技生态园主任何凤强介绍说,乌恰发展戈壁产业,在寸草难生的戈壁滩上种果蔬、搞养殖,既实现富民、又改善生态,“种”出了一片绿洲。
到了晚上10点多钟,帕米尔高原的余晖仍恋恋不舍地洒在果蔬大棚上,从黑孜苇乡来承包大棚的农民迪丽娜尔还在忙碌着,“1座大棚每年至少能赚1万元。”她告诉记者,“种大棚不仅增了收,还打扮了戈壁,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都在变好。”
乌恰地处我国最西端,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接壤,每天最晚送走晚霞。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重要驿站,是南疆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让乌恰眼界向西,“戈壁果蔬不仅要供应周边县市,还要实现出口,把乌恰打造成国际蔬菜基地。”当地人对进一步发展戈壁产业信心满满。
信心来自良好的市场反馈。今年上半年,乌恰县农林牧科技开发公司与吉尔吉斯斯坦企业签订协议,出口果蔬128吨,贸易额达12.8万美元。这是该县特色果蔬产品首次实现对外出口,也创造了特色果蔬单笔最高销售额。
此前,在戈壁滩上种植的西红柿、辣椒和黄瓜等蔬菜已实现对临近县市外销。“乌恰的戈壁蔬菜,虽然比一般大棚蔬菜贵一些,但质量高,仍然很抢手。”喀什蔬菜批发商富明建告诉记者。
信心还来自乌恰人为“戈壁生绿”付出的艰苦努力。乌恰的山地、戈壁和荒滩占到99.8%,有地无土,有场无草。但乌恰人刨沟、植绿,用石头搭起果蔬大棚,成功推广了无土、少土种植方式等。
8月的帕米尔高原阳光明净,蓝色苍穹下,玛依喀克牧民定居点牛羊成群。这里曾经荒寂苍凉,但政府组织干部职工义务劳动,引来高山雪水,背沙铺地,撒播种子120多吨,成功种植了苜蓿、红豆草。如今,2万亩戈壁滩变成了人工草场,成为农牧民就业创业基地、林果草料基地和定居生活基地。
戈壁产业不仅是建大棚、种果蔬,乌恰县还在大片戈壁荒滩上建起了养殖场,并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戈壁滩上养鸡不用受土地因素制约,可以随时扩大规模,滚动发展。此外,如果出现疫情也易于隔离。”养鸡专业户龚发昌说,“这几年连年增收,现在年纯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
向戈壁要产业、向戈壁要发展、向戈壁要效益。2013年,乌恰县3000余亩设施农业共产出各类果蔬3340吨,实现产值2672万元;建设养殖育肥小区16个,全年养殖特禽达80余万羽。该县计划到2020年建设1.5万亩大棚,实现户均1亩大棚的目标。
与乌恰一样,新疆许多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如何化自然条件劣势为经济发展优势,找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定位,乌恰给人启示。“虽然戈壁荒滩多,但辩证地看,空闲土地也多;虽然海拔高,但光照十分充足。”克州党委常委、乌恰县委书记范宝军认为,劣势是相对的,其中蕴藏着优势,从劣势中找到优势,戈壁荒滩也能生机盎然。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