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垭口开窗过大江

  • 发布时间:2014-08-19 04:29:54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归欣李铮梁栋本报通讯员李超峰

  背景素描:

  方城段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所经县份中渠线最长的渠段,穿越8个乡镇51个行政村,总长60.794公里,占南阳段总长度的1/3。其中,方城垭口段与陶岔渠首、郑州穿黄、进京水道一起,并列为南水北调中线的四个关键工程环节。

  四面环山的南阳盆地,在东北角裂开一道口子,被地理学家称为“垭口”,是北出南阳的必经之路。秦代置县、北魏得名的方城,就在“垭口”地带。

  8月17日,记者来到方城县城东4公里的八里沟村采访,这里位于垭口的中心,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即从此经过。

  干渠西百米处,一条荒沟的走向基本与干渠相同,同行的方城县委宣传部的同志介绍,这是宋代“襄汉漕渠”遗址。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西京转运使程能上书,提出自南阳下向口筑坝置堰,拦截白河引水北上,越过方城垭口,经石塘、沙河、蔡河及睢水,抵达汴京,解决粮物北运之需。宋太宗赵光义准之,下诏征发民工10万人,施工月余,抵达方城县八里沟一带,由于地势渐高而水不能至。公元988年,赵光义决定再次开凿襄汉漕渠,引白河水北上,但终因地势悬绝而搁浅。

  大宋帝国的调水梦,两次在垭口前功败垂成,湮灭在风尘里。

  而今,中华民族的调水梦,则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基本竣工,即将变成现实。

  说实话,垭口并不是个施工的好地方:7.5公里的渠道有5.5公里是膨胀土,有3公里是高渗水地层,1公里是淤泥带,流沙层、软岩、硬岩、砂层……令建设者们头痛的难题,这里“应有尽有”。

  但这却是一条无法放弃的“终南捷径”:“只需下挖不到20米,北上的干渠就可以实现完全自流。”方城县南水北调中线办综合科长韦刚告诉记者,出了垭口,黄河以南再无险阻。

  绕不开,就只有干。

  无论走到哪里,方城人都对家乡那碗放了油辣椒的高汤烩面念念不忘,久而久之,方城人的性格气质也与这面无比神似:热情似火,坚韧不拔。

  这种品质自古至今,一以贯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地间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故里在方城;“持节不失,十年乃归”,中原王朝第一个出使西域的大外交家张骞的老家是方城;南水北调英雄群体代表陈建国,也是在方城六标段的干渠上呕心沥血,候选“感动中国”人物。

  在垭口,千千万万个陈建国化身“大禹”,苦干八年,造就一段传奇长渠,留下一段传奇故事:方城干渠总长60多公里,为中线工程所经过的县中最长;陈建国背着老父上工地,成为“传奇水工”,无愧国家,只愧家人。

  一组数字见证了方城段的艰辛:占地27600余亩;各类控制性工程106座,其中桥梁57座,河渠交叉建筑物8座,渠渠交叉建筑物11座,左岸排水建筑物22座;布置施工营地22个,取土场6个,弃土场21个;拆迁房屋12934.7平方米,改建电力线路89条、通信线路205条;恢复修建道路69.4公里,复耕土地面积11739.8亩。

  碧水北流,是方城向南水北调作出的承诺;滋润一方,是南水北调给方城带来的福泽。

  汛后通水,每年将有3610万立方米清水汇入方城。干渠毗邻,德云山上50余架大型风车借垭口风势,日夜不停,为方城输电。垭口与干渠,绿色能源和南水北调,交相辉映,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更为方城注入新的活力,古之裕州,将越发名副其实。

  要看银海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现在,垭口大窗已开,只待丹江南来。③6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