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9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中国须借楼市深度调整时机谋“治本之策”

  • 发布时间:2014-08-18 20:35:56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北京8月18日电(记者杨丁淼 李云路)曾经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房地产数据已经连续几个月看上去不再那么“美”。正如《纽约时报》所描述的那样,“咝咝冒烟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冷却”。

  一线城市房价不再坚挺、房价涨幅进一步收窄、新房开工量萎缩、投资增速减缓……虽然已有37个城市推出限购松绑的措施,一些地方还出现了限贷“松绑”的信号,但市场表现依然无情,“买涨不买跌”仍是主流消费心态。

  国家统计局18日的数据显示,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均超过九成,环比上涨的城市分别只有2个和1个。相比之前,房价转跌的城市逐月增加,尽管房价同比仍然上涨,但涨幅明显收窄。

  此前对于楼市是否出现“拐点”各执一词的经济学者在这个时期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中国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的窗口已然打开,楼市“新常态”将随之显现。

  专家强调,这一时期,在定向降息的货币环境和楼市下行预期将抵消各地取消限购可能出现的地产再度疯狂的背景下,中国政府要把握住调整窗口,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寻找楼市“治本之策”,通过包括财税、土地、金融在内的一系列改革而非行政和价格干预,建立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促进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1至7月份,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7.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9.4%,销售额下降10.5%。7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相较上月增加802万平方米。

  结合近一段时期楼市表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不久前发布的《中国住房发展(2014年中)报告》判断为“全国楼市进入结构性过剩阶段”。在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住建部定调下半年房地产政策倾向为“千方百计消化库存”。

  面对楼市的下行压力,中国不少城市或明或暗微调楼市政策。自6月底呼和浩特发文成为全国首个确定取消限购的城市后,执行限购政策的46个城市中已有半数以上退出或调整限购政策。

  但是,地方政府的“匆忙救市”并未给当地楼市带来生机,降价走量趋势不断冲击着社会神经。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表示,楼市遇冷,不该成为地方政府“松绑”的借口。限购政策作为行政手段,本身就无法改变供求关系,解除限购更不是楼市的“救命稻草”。

  他强调,中国政府的着眼点不该是“救市”而是“借势”,在充分利用市场力量的同时改进调控方式和切入角度,建立长效机制,提高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指数”。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长效机制的护航则是中国楼市从政策主导向市场主导顺利过渡的关键。”王小广说。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认为,从长远看,在房地产调控方面加强市场调节的导向作用,防止楼市暴涨暴跌,必须切实推进土地、财税和金融体制的改革,以及与房地产市场运行相配套的地产税制改革。

  中国政府正在积极“破冰”。今年初,发展和改革委官员表示,2014年拟研究推进房产税法。

  “空置税”也是让楼市回归自住时代的重要手段。住建部专家委员会成员马泓铭此前表示,从中长期看,根本性的调节办法是用经济手段对自住需求和投资需求进行严格区分,对自住房实施免税或低税,反之对个人拥有两套以上空置房则以高税惩戒。

  三天前,中国国务院公布了《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业内人士认为,只有实现不动产登记和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工作,房产税的征收才变为可能。

  作为楼市调控的基础性长效机制,不动产登记使房源信息和房屋产权信息一目了然,政府在管理和制定政策方面可以有的放矢,有效遏制楼市投机等非理性需求。

  除了财税制度的改革,土地和金融对于楼市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一方面必须防止过高的金融杠杆形成房地产泡沫,并继续执行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另一方面也要积极调整土地结构,适度降低工商业用地指标,增加住房用地指标,以平衡供求关系。

  “政府必须拿出改革攻坚的勇气,超脱利益掣肘,只有建立有长效机制保障的市场,在房地产调控方面加强市场调节的导向作用,才能挤破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王小广说。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