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在青海设立试验区优势独特

  • 发布时间:2014-08-18 02:31:11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郜晋亮

  日前,农业部批准青海省设立“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作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青海凭借什么优势能够成为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围绕这个问题,记者专访了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王智才。

  王智才说,之所以在青海设立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一是青海生态地位特殊。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有天然草地5.47亿亩,覆盖全省面积的一半以上,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和水源涵养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特色畜牧业生产基地,每年向中下游输水629亿立方米,素有“中华水塔”的美誉,青海的生态功能在全国具有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作用,生态地位十分特殊。正是由于青海独特的生态优势,多年来国家一直十分重视青海的草地生态保护建设,重点支持实施了三江源生态保护与治理、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退牧还草等重大工程,目的是建立起草地生态保护和畜牧业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实现草原生态保护和畜牧业发展双赢。

  二是青海先行先试,在生态畜牧业建设方面具有很好的实践基础。近年来,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农民收入实现“十连快”。但在发展的同时,环境和生态问题也日益突出,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重,特别是草原牧区,草地生态恶化的趋势始终没有得到有效遏止。为实现草地生态保护、畜牧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青海省在总结多年草地生态保护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2008年首次提出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并探索实践了以“股份制”为主体、“联户制”、“大户制”、“代牧制”为补充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方式;总结并提出了围绕生态畜牧业建设这一目标,以组建合作社为核心、以发展饲草产业为基础、以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政策为手段、以游牧民定居工程为保障的“四位一体”发展模式;确立了探索推进、提高完善、巩固提升“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促使草地生态畜牧业迸发出生机和活力。据调查统计,青海省共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961个,有效提高了牧民组织化程度和劳动生产效率,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家独户分散经营的模式,为牧业技术推广奠定了基础,并使草原生态保护成果得到了巩固。据监测,2013年青海天然草场平均产草量每亩178.5公斤,比2011年提高12.19%,草原生态正在不断恢复。同时,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通过开办二三产业,改变了过去以畜牧业为主、采集业为辅的二元收入结构,加快了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2013年50个生态畜牧业示范社牧民人均纯收入达7291元,较同期提高1094.6元,较2010年提高3079元,平均增速保持在20.1%,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有力地促进了草原牧区“生产、生活、生态”共赢。实践证明,青海已经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草地畜牧业发展路子。

  三是设立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时间成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如何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解决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特别是解决好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关系问题,决定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成败。为践行党的“十八大”精神,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的发展战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选择在青海设立试验区,恰逢其时,有助于研究解决牧区草地畜牧业发展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为全国提供借鉴。

  四是青海省委、省政府需求迫切、地方积极性高,有利于推进试验区建设。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草地畜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随着牧业人口的不断增加,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下,人草畜矛盾日益突出,现有的草地资源已无法承载牧民持续增收的需要,90%以上的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局部地区已失去支撑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对青海至关重要。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青海省积极向农业部建议,在青海设立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并得到农业部批准。

  王智才强调,在青海设立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等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的重要举措,农业部将此作为农业部援青工作的合作平台之一,在农牧业有关政策、项目和技术方面予以支持,合力推动青海草地畜牧业发展,共建生态和谐新牧区。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