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中国大脑”动车开进国际市场

  • 发布时间:2014-08-15 05:59:57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空中“行走”的重庆“单轨车”,地上“跑”的高速列车,地下“潜行”的地铁、城轨列车——这些都是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坚持自主创新的最新成果,这也使其成为世界上产品种类最多、国内惟一一个品种全覆盖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

  在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长客开创了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创新的新模式,完成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实现了产品“走出去”的梦想。

  提到长客的创新文化,长客股份总经济师赵明花引用了一个老长客人的话说,“自主创新确实不易,有时候甚至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我们要世世代代继承创新精神。”

  “一五”期间,长客就秉承创新基因,勇于担当,通过对产品的引进、消化、再创新和再整合,集成为中国制造。通过引进技术,长客与外企共同招标,最终走上自主研发之路。

  长客十分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他们充分利用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优势,采取“协议工资制、双聘专家制、课题负责制”等多种形式吸引人才。目前,长客拥有研发人员1300余人,其中博士16人,硕士403人,教授级高工42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8人。

  在长客,创新载体比比皆是。“创新是长客的企业文化。”赵明花说,企业构建了国家轨道客车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三位一体的技术创新平台,与科研院所深入合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些都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坚实支撑。

  如果说,一个制造业大国在硬件上的突破尚在情理之中,那么,开发软件、成为高速客车“神经科”大夫的能力则让外国专家刮目相看。2004年,长客开始摸索研发网络控制系统,长客副总工程师、中国铁路客车网络专家常振臣担当起领衔攻关的重任。“在技术壁垒面前自行摸索,真不容易。”与硬件不同,如同车辆大脑一样的控制软件看得见却摸不着。翻译、理解数千页的逻辑图,反复研发、试验、修改、调试,常振臣带领课题组编程的过程,像走火入魔一样。

  2010年,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轨道车辆列车网络控制系统问世,北京地铁15号线列车率先自豪地装上了“中国大脑”。两年后,长客“CRH5型动车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研发项目”又顺利通过原铁道部组织的评审。自此,我国整车列车网络控制系统软件不仅完全实现了国产化,更后来居上,占据了这一领域的世界制高点。

  专家管技术,技工控质量。在长客高速列车制造中心总装车间,记者领略到普通青年工人的高超技艺。制动岗位的张连超一口气把他的工作程序背诵下来。他说,这个“一口气”不是表演用的,是工作中应知应会的,边干心里要边琢磨,避免程序错误。“干完了,把自己的工号26741用小标签贴上,在保质期更换零件前,所有责任都自己承担。”张连超说。

  长客的超强创新能力,还体现在操作层面。从车间工人提拔到宣传部部长岗位的张天说,“设计不能停留在电脑里,把它实现还要靠技术工人,而长客的技工是业内最棒的,他们是创新的执行者,甚至是参与者。”

  在长客,创新是代代相传的。这里有5个中国北车级的工作站,都以某个高级技师名字命名。高速动车组铝车体车间有个李学忠工作室。这个大鼻子师傅被称作“技术淘宝”师傅,有问题一问便知。在第一次生产高速车铝车体时,因为电焊热能和拉伸作用,车体严重变形,眼看这200多万元的车体就要报废,李学忠带领周晶辉、李栋梁等徒弟,仅用了3天的时间就将即将成为废品的车体调整为正品。他们发明的续断点焊接法,极大地提升了焊接质量。“李学忠工作室”成立4年来,技术攻关62项,取得“五小成果”58项,起到了提效、保质、降劳动强度多方面作用。

  目前,长客的产品更先后出口到巴西、澳大利亚、泰国、伊朗、沙特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产品4000多辆,出口签约金额超过40亿美元。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