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用设计撬动制造

  • 发布时间:2014-08-14 07:29:39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记者 李倩

  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的走红,让低调的吴作光再次出现在媒体视线里。剧中,男主角常常一个人躺在线条自然又极富设计感的白色躺椅上,或是仰望星空,或是放空自己。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把椅子来自温州的一个家具品牌“无限”,设计正是出自吴作光之手。

  作为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的老师,从教近20年,吴作光并不是一个纯理论派。自1995年大学毕业后,他就在产品设计尤其家具设计方面颇有建树,协助创建了多个知名品牌,他也是国内第一位在家具领域获得红点奖的设计师。

  他不多谈流派、理念,反倒喜欢自己动手做产品,与老家温州的中小企业走得很近。技术、美感,怎样与转型中的制造业结合起来,在吴作光眼里,这才是最重要的设计师使命。

  原创设计叫好又叫座

  “中国也有设计师吗?中国制造没有灵魂!”一直到十年后的今天,想到这两句深深刻在脑海里的话,吴作光依旧有些激动。

  2004年,市场经济红红火火地发展着,无数的中小制造企业冒出来,他们或者大批量做无需设计的来料加工,或者直接拷贝国外知名设计,做出价格低廉的复制品。

  科隆家居展、米兰家居展等国际知名的大型展会期间,常常能够看到东方面孔,带着照相机,对着国外设计产品一阵拍后,不出一个月市面上就会出现所谓的仿款。这让许多国外设计师愤怒。当吴作光第一次在科隆展上介绍自己是来自中国的设计师时,一位意大利的设计师就向他“砸”来这两句口气不善的话。

  作为一名设计师,同时还是培养国内设计人才的教书匠,这样的论断对吴作光的刺激不小。

  实际上,仅仅两年以后,吴作光就与他担任总设计师的家具品牌“无限”一起进入科隆展布展了。“当时第一次去科隆布展,很没自信,担心外国人不接受中国设计,没想到最后大受欢迎,订单纷至沓来。”2009年,他为该品牌设计的吧椅一举获得德国红点产品设计大奖,作品被德国红点博物馆、新加坡红点博物馆收藏,这也是国内家具界首次获得该奖项。

  让全球都喜欢中国设计,吴作光的办法是,先用简洁的、无需文化背景就能理解的现代主义风格产品,让别人接受、认可中国产品。

  在他看来,消费者需要好设计的培养和引导,“我做一件很表达我个性的东西出来,但消费者看不懂你的东西,可能十年后这个产品是一种流行,但是现在必须要落地,必须吃透消费者的心思。”

  消化地接受一部分流行文化,并不是一种妥协。吴作光已经在许多作品里埋下了东方元素的伏笔,“比如春秋时期的瓦当纹样,外国人以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图案,但其实是我们自己的文化。”他说,孕育一批原创的中国品牌,或者是原创的本土设计师是一定的,但这个需要循序渐进。

  被设计的不仅是产品

  在国内一家大型橱柜企业志邦,吴作光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总顾问。这并不是寻常意义上只提供想法和意见的虚职,而是一个比总设计师有更多职权的全新职位。对企业来说,“总顾问”带来的正效应非常明显:2005年产值只有3千万元的志邦,今年国内销售额已经超过20亿元。或许正是看到这样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家知名衣柜企业好莱客最近也与吴作光签约,邀请他领衔设计师团队。

  顾问的工作并不轻松。“厂房、参加展会的展厅、产品都是我在做设计,还要与高层一起研究消费者心理,做企业商业模式的设计、企业架构的设计。”在吴作光眼里,这是设计师在新时期的新任务,“说不定很快就会有一个为设计师而设的专用职位,可能是总创意师或者其他。”

  无设计,不生活。没有任何一个时期,设计像今天这样,与你我的生活如此贴近。科技与通信的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正在被大写,人的体验与感受被凸显。以人本设计为最重,这是工业设计的3.0版。

  一个好的设计师需要整合很多资源,调动工艺人员、生产人员的积极性、说服老板接受你的设计,还要接触经销商和消费者,这些事早已超越了单纯画个图纸的设计范畴。

  根据吴作光的观察,国内许多已经上规模、有名气的品牌企业都还没有成熟的设计开发平台,而从全球的维度来看,飞利浦已经走在前面,“设计师就好像机械运转的一个齿轮,他的创意设计嵌入工业生产流程,其他各种需要协调资源的工作,又有相关的人员去跟进。”

  在吴作光看来,目前这个阶段很多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判断还主要建立在材料的基础上。但设计师的思路不能跟消费者完全同步,必须提前看到三五年之后的东西,“流行文化、生活方式,如果你留心,这一切都可以被设计,也正在被设计。”

  用设计改造传统制造

  转型升级换挡期下的浙江,粗放的经营、快速积累财富难以为继。随着各类成本急速上升,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家们终于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设计。

  “浙江的很多老板,每天想尽办法降低成本,如果能把这种热情真正转移到设计和产品本身上,会很有作为。”这样的结论并不是凭空得来,与温州家具品牌“无限”近十年的合作史,让吴作光越来越笃信这一点。

  2003年的浙江,许多家具制造企业都在做简单的机械加工,“无限”也不例外。一二十人的小工厂,每个月产值只有几万,用最简单的工艺来做椅子,出厂价基本上在150元人民币一把,低廉得近乎是卖铁价。吴作光就在那时开始为这个品牌设计产品,从单独几样一直到成套的系列。但从图纸到流水线,他想了很多办法。

  原先温州做家具的都是做木质产品和软体沙发的一批人,制造工艺很局限,他拜访了几个温州当地的优势产业,比如电子产品、眼镜制造等,把这些产业的工艺、原材料引入家具的生产,赋予原本单一形态的家具更多可能。

  浙江的电镀产业比较弱,一些知名的本地卫浴企业要做出精美的电镀,需要跑到意大利去加工,成本很高。同样的,在金属家具里必定要用到电镀工艺,本地生产又无法达到最佳效果,吴作光的办法是引入浙江本地企业更善于处理的铝镁合金。一款“G”形沙发做出来后,迅速被德国第二大家具公司买下设计。

  一款款产品逐渐丰富成了成套的系列,“无限”开始打出自己的品牌,真正做自己的产品,以前做OEM阶段积累的批发老客户一下子都断了联系。在吴作光的坚持下,“无限”开始重新建立销售体系,经历了一段销售量直线下滑、但利润却在成倍增加的时期。转型的痛苦期不算太长,两年之后,“无限”的家具销售量就超过以前,这个品牌也在全球家具界声名鹊起。

  “无限”的经历并不是个例。“以前我们是一个制造大省,在前面一段时间我们完成了很多生产制造的储备,到了这个节点大家都感觉这样下去已经不行了,这就是好设计大有作为的时候。”吴作光说。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