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偏GDP政绩观应完善考核体系
- 发布时间:2014-08-14 07:0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中央屡次强调不能简单以G D P论英雄的背景下,中国多个省份已对市、县(区)的考核进行了调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超过70个县市明确取消了G D P考核。
网民认为,取消G D P考核并非意味着经济发展不再重要,此举体现了本届政府更加重视经济发展质量。应进一步完善现行政绩考核体系,加强考核和问责力度,防止基层干部重走“唯G D P”至上的老路。
唯G DP考核并非万能
近年来,“唯G D P论”饱受诟病,网民普遍表示,部分县市取消G D P考核说明政府开始重视经济发展质量,值得称赞。
网民“天人合一之境”认为,70多个县取消G D P考核指标,这意味着中国开始挥别增长至上的唯G D P时代,围绕环保和民生等人文参数,追求公平正义、质量效率、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政府招商和强征滥拆可以休矣。
网民“小水666666”称,G D P考核制度有很大的问题,还是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既然选择了市场经济,就要习惯市场的上下波动,过分强调G D P,容易导致各种弄虚作假。
“由政府为经济增长设定年度目标,并非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行为的常态。”网民“胡舒立”表示,一直以来,中国决策者习惯于制定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目标,并以G D P增幅来衡量。这一做法的弊端日益凸显。当原定增长目标因环境变化无法实现时,政府常“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提供政策刺激也要上”,不惜代价保增长,导致政策失误,留下产能过剩、政府债台高筑等诸多后遗症,延误经济转型。
政绩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网民“凌云客栈”表示,新一届中央政府提出了不简单以G D P论英雄,多次强调完善政绩考核体系,“淡化G D P,重视民生”成为政绩考核的新导向。考核官员的机制应该让民众参与,起码不能只看G D P而不看债务和环境污染。政绩考核,应先过“民意”关!对政府工作的考核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任何政府组织和社会机构的工作都要把人民的幸福生活作为唯一的目的。
“取消G D P指标不是说不要G D P”,网民“B orm an_Sou”认为,G D P指标本身只代表一个增量,太过模糊,对政府行为要求不够详细。应该把G D P转化为更加细化的,可操作性强的,对具体经济部门可以起到直接影响的指标。
网民“印白宇”认为,G D P考核完全取消不妥,应该加上其他的考核指标一起考核。网民“LY 49943788”表示,建议评价体系加上配套指标和标准,包括G D P、通胀指标、物价指标、污染指标、环境指标等等,稳步推进,以此考核政府、官员的任免奖罚。
考核问责机制须强化
网民认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部署得再周密,如果不落实或者落实不到位,意义就大打折扣。落实的关键在于强化考核和问责机制。
网民“如意狼君”表示,为防止基层干部走回头路,必须探索建立严格有效的督促检查和问责机制,把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政府领导班子调整和干部提拔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
网民“秦川”认为,督查不能走过场。对政策措施落实不力的,实施责任追究,严肃问责,依法依规进行诫勉约谈、通报批评甚至给予行政处分。亮出了问责之剑,势必对地方官员形成不小的压力。压力化成动力,豪言变成行动,这是对公众负责。
(记者 明航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