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金融铁军遍天涯

  • 发布时间:2014-08-13 07:35:27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上接A01版

  今天,同样的问题再度浮现:台风把农民的“贷款条件”都刮没了,还能给他们贷款吗?这让她想起了4年前的另一场台风“浪莎”。风后空荡的鱼塘、倒折的蕉林、淹没的农田,让农民自己对贷款都将信将疑:“还能办吗?”曾雪和同事们毫不犹豫将贷款受理点设到村里,上门为受灾农户办理贷款,后来农户们也全都按时还款。此次,“威马逊”来临时,他们更加清楚自己的使命责任,第一时间送贷款下乡。

  “我们的信念是:农民最讲诚信。”曾雪的回答总是脱口而出,然后又补充一句:“要想农民讲诚信,首先我们对农民一定要讲诚信。”

  当2007年8月10日,海南省农信联社成立,启动农信社转制改革进程的时候,这不仅是一家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更是一次理念的更新、一次价值观的重塑。

  为什么过去的农民不是这样:农信社收回贷款难,不良率高达88.3%。省联社挂牌之初,就深入调研和反思,发现贷款中的“吃拿卡要”、收红包等不诚信行为,是发生不良贷款的重要原因。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指导下,农信社引进吸收诺贝尔奖获得者、孟加拉“穷人银行家”尤努斯的小额信贷理念,把树立正确的“金融支农”价值观作为人才建设的基础。

  每位新员工都必须上一堂重要的人生课:就是省联社领导亲自主讲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正确定位人生。同时,不断举办各种培训,请来社会各界的精英和学者讲课,使“为农民服务、改善农村金融环境”成为农信人自觉的价值遵循和责任追求。

  省委、省政府也对农信社人才建设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罗保铭多次在田间地头接见小额信贷技术员并给予鼓励,要求录取公务员、培养基层干部,要优先从这支队伍中选拔。省长蒋定之也对农信人给予肯定,要求当好支农主力军。党委政府的支持与肯定,让农信人的价值追求得到了更多人理解,形成了全社会支持农村金融的良好氛围。

  纪新丹、陈奎明、吴敏先后获颁“五一劳动奖章”,还有一批农信人获得行业、省级荣誉称号……更表明社会对农信人价值追求的肯定与鼓励。

  黝黑的肤色是农信人的共同特点,那是阳光对他们用双脚践行价值观的奖励,莫敏也是如此。虽然她同为名牌大学法学硕士的许多同学还是空调办公室里的“白富美”,但多年服务农村又挂职基层政府的经历,让她从更高的视野思考自己的价值。“作为服务农村的金融工作者,和坐在办公室里的不一样,不能好高骛远,只能脚踏实地跟农民打交道。”她说。

  制度文化管理人

  “在海南省农信社,好人能干成好事,坏人不敢干坏事,这就是制度的力量。”海南省农信联社理事长吴伟雄的一句话,表明了人才工作的全部目标,也道出这项系统工程的基础。

  “改革发展最终要由人来实现,风险控制最终要由人来管理。”参与许多改革设计的省农信联社副主任陈奎明说,作为农信社改革的核心内容,许多创新制度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和体现了对人才的管理、约束和激励,扎好制度的笼子。

  贷款赔偿准备金、诚信奖励金、廉政工资制度、“三包四挂”机制、“鱼咬尾风险监控机制”……一项项独创的信贷管理制度,构建起独具海南农村金融特色的完善风险防控体系,把风险责任落实到了每一个具体的人身上。这些做法,虽然突破业内传统,却在实践中体现了良好的效果。今年6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评论“诚信要倡导也要培育”,对这些制度的创新价值和实践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也不用谁提醒,打开电脑,贷款谁放的、收回没有、有多大风险、谁负责、怎样奖惩等等,清清楚楚、自动计算,每个人都看得见。”海口农商银行党委书记吴敏说,科技真正让“制度管人”落到实处,发挥了高效率。由他主持开发、融入众多创新制度的《一小通小额贷款管控系统》,获得2012年全国银行科技发展奖二等奖,是全国农村金融机构在该奖项获得的最高肯定。

  严格有效的制度,自然扎起了隔离“吃拿卡要”陋习的篱笆,形成良性的企业文化氛围。

  虽年过不惑,金融学博士后、有22年商业银行高管从业经历的张红军,还是毅然从中原来到海南。“海南省农信社的文化就像个大磁场。”他说,从“全国资产质量最差、启动改革最晚”到全省金融市场的主力军、银行同业领跑者的奋斗历程,创造海南农村金融诸多奇迹的进取精神,都让人怦然心动。

  制度的力量,为人才的发挥搭建了一个个舞台。

  从记账员到市县联社主任,王扬显在农信社工作了14年,刚好改革之前7年、之后7年。

  “两个7年的不同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海南省农信社人才体制机制的巨大变化。”王扬显说。改革前,这个毅然回到基层的“珍稀”本科毕业生,只是乌坡农信社的记账员和电脑维护员;2007年改革后,在新的人才选拔制度下,他把压抑已久的抱负转化为成绩,一年一个台阶,逐步成长为琼海农信联社主任,成长速度甚至超过了许多新引进的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

  改革以来,省农信联社先后制定25项人才制度,初步形成了“品行第一,能进能出、能上能下、问题导向、以岗定酬、业绩说话”的制度体系。

  在农信社,还有不少像王扬显这样快速成长的案例,映照出海南省农信社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侧面,更是人才制度改革的真实写照。

  不拘一格选用人

  “在海南省农信社,也不是没有红包,只不过是上级给下级发红包,农信社给农民发红包。”省联社领导班子常用这句话自豪或自嘲。但五指山市农信联社监事长白华没觉得其中有幽默意味,他感受到的是硬邦邦的承诺。

  每年的全社大会上,吴伟雄都要带头公布自己的电话号码、邮箱。“班子就这么几个人,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员工,但你们随时可以来找我或给我写信发短信,只要你有本事,我们保证你们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白华听得真切,也真的去了。他如实汇报了自己的工作成绩,申请参加市县联社领导岗位的选拔。

  “我也在省外农信社工作过,从没想过能有这样的制度。”白华说,在稽核部门确认他的业绩后,最终通过了选拔。得到这样“大红包”的远不止他一个,仅2013年,就有近10人通过自荐渠道走上了基层领导岗位。

  在严格制度的基础上,省联社高度重视建立畅通的人才渠道,不拘一格选用人才,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舞台。

  柔美的笑容、标准的动作,第一眼看上去,张丽娟更像是位经验丰富的“空姐”,其实,这也是许多农信社职工看到她的第一印象。“引进一个培训空姐的做什么?我们农信社客户多是农民,不用服务太好。”面对这样的疑问,这位省内知名的礼仪培训师、农信社专门从高校引进的教育培训部负责人也曾动摇过,但在省联社领导的支持下,她从大堂和柜员做起,逐渐建立起服务培训、督导队伍,将文明优质服务引入到各家网点。“2012年,农信社有了第一个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千佳’示范网点,目前正在争创全国‘百家示范网点’。”她自豪地说,“老农信”告诉她,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服务范儿”。

  对农信社而言,畅通的渠道不仅是能上能下,还有能进能出。“我们从不阻拦人才有更好的发展。”陈奎明说,优秀人才走出去,也会把农信社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传播得更广、更远。如今,已经成为琼中一名乡镇干部的黄雪凤,仍然感慨在农信社担任小额信贷技术员是她最宝贵的经历。她说,只要业绩突出,不用给领导送任何好处就能得到重用是农信社对她人生价值最大的感悟。这一价值将影响着她一生。

  开放的人才态度,只能来自人才建设的雄厚底蕴和高度自信。在目前海南省农信社全辖近5000多名职工中,有70%多的大专学历人才、90%的本科学历人才是2007年改革以后引进的,124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学历人才,全是改革后吸引来。省联社中层以上干部和市县联社高管中,更囊括了商业银行与金融机构、城商行、农信社、金融监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大型企业、政府系统、法院和律师事务所等各行各业的人才。

  本科、硕士均出自金融名校的陈太锷曾是校园里的“证霸”,在广州大银行没有能发挥专长的他,在农信社出色参与了海口农商行组建、琼中农信社登陆“新三板”等重大工作,成长为市县联社财务总监。“农信社特别鼓励专业能力,取得注册会计师、金融理财师、司法考试等证书,除报销考试费用外,每月会增加一笔基础工资,很给力。”

  北京大学“才女”胡莉从信贷风险管理入职,逐步成长为具有金融、法律双重素养,能独当一面的复合型金融企业管理者。“农信社会给你充分发展的平台,在其他地方是很少见的。”

  按照省委的指示要求,海南省农信社近年来不断加大对以小额信贷技术员为代表的扎根农村、扎根基层年轻员工的培养,逐步建立起一支对农民有感情、有一大批农民客户和朋友,同时有知识和学历,又有基层磨练出的管理营销能力的“生力军”。

  7年的培养已经可以开始收获。“不久后,他们中的许多人将走上基层领导岗位。”吴伟雄充满自信地说,通过深厚的人才储备,海南省农信社将更加坚定支农惠农的发展方向,更加坚持金融服务三农“主力军”的定位。

  截至7月底,海南省农信社全辖存款余额990亿元,是改革前的10.3倍;贷款余额616亿元,是改革前的11.6倍;上缴税费3.2亿元,是改革前的45.7倍;相当于从每天开门就亏损36万元到每天盈利350万元。有人说,海南农信人创造了农村金融的一个奇迹。但在吴伟雄看来,这些都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关怀下,打造了一支具有厚重的‘金融支农’文化、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坚持服务三农方向、充满激情和使命精神的现代金融人才队伍。”他说:“这是海南省农信社改革发展7年来的最大收获。”

  (本报海口8月12日讯)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