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加快释放“机遇红利”
- 发布时间:2014-08-13 07:00:18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自进入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层面以来,曹妃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已经进入产业加速聚集的新阶段。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曹妃甸迎来了实现跨越崛起的宝贵机遇
曹妃甸工程开工建设10多年来,大体走过3个阶段:3年开发建设、3年吹沙造地和大外网建设、4年基础设施完善和产业集聚
从2003年7月打下第一根桩开始,曹妃甸累计建成码头泊位67个,在建27个,已与42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直航
曹妃甸把项目建设、加速产业聚集作为核心任务,已有54个项目陆续竣工投产,累计完成投资1569.1亿元
7月31日,京冀两地签署了加强深度融合的七项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位居七项协议之首。北京市将在不属于自己行政辖区的土地上与土地所有者共同投资建设示范区,这一创新举措,使得本就被媒体关注的曹妃甸再次成为舆论焦点。近日,《经济日报》记者来到曹妃甸,对这里的建设情况进行探访。
规划设计奠定基础
站在曹妃甸工业区零公里处向四野展望,记者发现,这个昔日不足4平方公里的带状沙岛已被诸多现代化项目所占据。现代化码头、标准厂房、具有现代气息的商住建筑,都透露着现代大工业的发展气息。
“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地下储有油田,腹地广阔有支撑,生态良好有湿地”。处在渤海湾中心区位的曹妃甸具有的各种优势,虽早已被外界看得明白,但要让设想变成现实却并非易事。
曹妃甸工程开工建设以来,先后聘请了包括14名院士在内的3500多人次的专家、学者进行勘察调研和规划论证,先后攻克了267项技术难题,创造出50多项国家专利,完成了一系列评估报告。设计者在曹妃甸产业遴选上也煞费苦心。他们充分借鉴国内外港口、港区、港城建设的经验,最终定位为中国能源、矿石等大宗货物的集疏港,新型工业化基地,商业性能源储备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以及中国北方商务休闲之都和生态宜居的滨海新城。
在曹妃甸工作多年的薛渤珣回忆起当初的设计思路时说,曹妃甸的规划设计体现了大气、精准、适用、节约等原则。规划设计建设面积380平方公里,全部接纳产业开发,这在我国区域开发中绝无仅有;产业选择集中在大港口、大化工、大装备、大电力等方面,体现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采用环岛屿建设码头、利用海水淡化供给企业、让企业间生产资料形成互为利用的闭路循环;就地取材,吹沙造地,就槽建港,水铁联运……
唐山湾生态城管委会主任王新春介绍说,开发之初,曹妃甸就从战略上谋划了一个港城,在距离工业区10公里的海边建设一个百万人口的生态城,邀请世界一流设计团队共同完成规划,并经国务院批准同意。目前,生态城造地及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城市功能项目正加快建设,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曹妃甸校区今年9月即将开学。这既为工业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生活保障服务,又为唐山等城市的功能疏解提供了新空间,北京也表示有意愿共同建设生态城。
当前运作达到预期
对重点工程而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曹妃甸区区长杨洁告诉记者,像曹妃甸这样规模大、项目多的开发区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整体进度与预期须基本同步。近10年,曹妃甸建设大体走过3个阶段:3年开发建设、3年吹沙造地和大外网建设、4年基础设施完善和产业集聚。
10多年来,曹妃甸累计完成各类投资3000多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就达1000多亿元,形成政府有效资产2000亿元,相当于政府投入的5倍。通过吹沙造地,曹妃甸工业区陆域面积增长50倍,达到210平方公里,综合配套的港口、铁路、公路、输水、输电等重大基础设施相继完成,为大规模产业集聚奠定了坚实基础。
按照国家批复的发展定位,曹妃甸把项目建设、加速产业聚集作为核心任务,以港口物流、钢铁电力、石化、装备制造为重点,围绕壮大延伸产业链,加大招商力度,着力打造重化工业升级版。截至目前,已有首钢京唐钢铁公司一期、华润电厂一期、中石化原油储备基地以及华电重工、冶金矿山装备制造、海清源反渗透膜等54个项目陆续竣工投产,累计完成投资1569.1亿元,形成港口物流、钢铁电力、化学工业、装备制造、综合保税、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七大产业园区,煤炭、木材、钢材、矿石、可再生资源、天然气等六个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也正在加快建设。2013年,曹妃甸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5.1亿元,实现海关税收241.5亿元。进入2014年,曹妃甸全年计划推进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88个,总投资3129亿元。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港口建设是曹妃甸建设最大的亮点之一。从2003年7月打下第一根木桩开始,曹妃甸累计建成码头泊位67个,在建27个,已与非洲、巴西、澳大利亚等42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直航。2013年,曹妃甸港区货物吞吐量达2.4568亿吨;今年上半年达1.41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7.9%。10年时间,曹妃甸打造出一个2亿吨大港,堪称世界港口建设之最。
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今年以来,曹妃甸产业集聚明显加快。中石油位于曹妃甸的LNG项目开始向北京供气;首钢二期和海水淡化进京项目正在加速推进;中关村曹妃甸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华电重工曹妃甸海上风电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建筑面积达100万平方米的河北联合大学新校园开工……
7月17日,环境保护部正式批复总投资283.36亿元的燕山石化曹妃甸千万吨级炼油项目环评。此外,首钢京唐钢铁厂二期项目所依托的《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同意项目进入评估程序;华润电厂二期项目环评报告已于7月25日通过环境保护部环评公示。几个期盼多年、努力多年的重大战略支撑项目有了实质性突破,支撑曹妃甸未来发展的“四梁八柱”已初见端倪。
当然,最大的利好消息还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的加快推进。长期以来,唐山市与北京市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10多年来,曹妃甸已成为首都产业外迁最大的承载地,共有首钢京唐、汉能光伏等19家央企和北京企业落户曹妃甸,总投资达1446亿元,区域之间互融共促、合作共赢的发展空间不断拓展。2013年10月,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召开之前,曹妃甸就先行一步,派出由60人组成的团队走访北京,力求做到主动对接。
今年6月底,北京市派出高规格的80余人考察团到曹妃甸考察。考察中,双方就“共同建设曹妃甸产业园、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和曹妃甸新城”达成合作意向。一个月后,合作协议在北京签署。
《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提出,唐山将在曹妃甸区域规划出100平方公里土地,与北京共建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实验区,打造“产业协同、机制灵活、政策创新、利益共享”的北京产业转移承载区。据了解,该试验区将按照“总部经济—生产基地”的方式形成园区规划,提高项目承载能力,推动北京加工制造业向实验区转移,引导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船舶海工、高铁零部件等产业向试验区聚集,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与北京市的合作,也进一步增强了海内外投资者的信心,目前已与曹妃甸累计达成合作意向146项,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唐山市委副书记、曹妃甸区委书记郭竞坤告诉记者,曹妃甸的发展目标是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区,在引进项目中要把生态、环保及经济效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考量。“曹妃甸将以项目质量为标准,既要求快,更要求好,力争在科学发展中产生示范效应。”郭竞坤说。
底图为位于曹妃甸的首钢京唐钢铁厂厂区。
项目建设不存在债务资金风险
近年来,有关曹妃甸建设中项目资金的债务风险问题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曹妃甸区财务部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曹妃甸建设资金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和产业集聚两个方面。前者投入超过千亿元,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后者投入2000亿元,全部由企业完成。
记者从与曹妃甸区有借贷关系的多家金融机构了解到,曹妃甸工业区管理单位全部贷款金额约390.6亿元,2024年全部到期,共计产生贷款利息101.2亿元,两项合计需还本付息491.8亿元。面对这笔政府债务,曹妃甸区将借助4种还款渠道。
一是地方财政收入。2013年,曹妃甸全区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8.7亿元,同比增长62.8%,与2006年相比年均增长61.4%。如果按财政收入年均递增37.3%计算,2024年当年可实现财政收入1150亿元左右。除去正常支出,当地政府可用于偿还自身债务和基础建设资金累计约555亿元。
二是土地出让收入。曹妃甸工业区吹沙造地210平方公里,相当于31.5万亩,目前尚有可供地124平方公里。到2024年,土地收入可用于偿还自身债务和基础建设资金490亿元。
三是盘活资产收入。曹妃甸在初期建设中形成了大量办公设施和工业标准厂房等国有资产,通过出让和出租等方式,可累计收回资金128.5亿元用于偿还债务和基础设施投入。
四是政策资金支持。河北省、唐山市给予曹妃甸连续3年、每年15亿元财政贴息支持,共计45亿元可用于偿还债务和基础设施建设。
上述4项相加,在债务到期时,曹妃甸保守估计能积累资金1218亿元以上,超出还本付息491亿元总额一倍以上。曹妃甸财务部门相关负责人指出,通过合理预算规划投入,项目建设债务资金风险得到良好控制,截至目前尚未发生一起不良记录。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