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跑”族:科学夜跑知识不可少
- 发布时间:2014-08-13 01:31:12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周三有约
文·李 鹏 钟泉盛
“我们约跑吧?”这是近期流行在城市中一个特定人群中的流行语。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跑步这一古老的健身方式又焕发了青春。城市中的中青年群体由于白天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锻炼身体,只有晚上才有闲暇,于是“夜跑一族”应运而生。
时尚夜跑:人数呈“燎原”之势
在北京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每晚都有上千人在此“约跑”;而通过像潘石屹、王石等文化名人的加入和号召,更是让森林公园成为了北京“夜跑族”人气最高的跑步场所,不少跑步爱好者不惜横跨半个北京城“约跑”于此。“我10年前刚开始跑步时类似的跑步组织还比较少,但目前北京的‘夜跑’组织已经数不胜数;其中还是以中产阶级、白领和学生等中青年居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资深跑友”王赟隆笑称,“十年来,我见证了北京‘夜跑族’的发展壮大。”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的教师邱彤村也是一位“夜跑者”,同时也是一位“晒跑者”。“跑步曾经是一项‘孤独’的运动,但是科技的发展让跑步也有了更多‘分享’的乐趣。” 截至目前,“耐克酷跑”社区注册会员的跑步总公里数超过10.5亿,总步数近740亿。而中国最著名的跑步网站“跑步圣经网”的注册会员已经超过25万,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跑步俱乐部和社团也已经有上万个之多。随着“夜跑族”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地“夜跑族”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号,发布“夜跑”信息,普及跑步知识,吸引更多的人加入。
科学夜跑:健康知识与自我保护不可缺少
在资深“夜跑族”的眼中,跑步是一门“技术活”,不仅要有“满腔热血”,还要有一些自我保护意识和科学锻炼的知识,跑步的装备、地点、时间和方式都十分重要。
广西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李霞认为,跑步是最方便、最有效的一个运动项目,而在傍晚,人体新陈代谢的关键物质荷尔蒙对身体锻炼的反应最强烈;经过一天的植物光合作用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也比白天更高,所以晚上跑步对人体健康更加有利。
“但是目前我们的专业跑道数量还较少,一般的跑步爱好者都是在水泥路面上跑。这样而言,一双好的跑鞋就十分重要。”李霞说,“跑步会让膝关节承受较大压力,如果跑鞋的减震不好,长此以往会造成膝损伤。”
“体育锻炼也是一门科学。”李霞说,夜间跑步比较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而锻炼重在习惯和坚持,每周三到四次为宜;跑步的强度不宜太激烈,以免身体过于疲惫或亢奋。“对于初跑者,一定要给自己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每次运动时间不宜超过1个小时。另外在夏季跑步后一定要补充充足的水分。”李霞说。
此外,专家建议,夜跑的安全问题也要引起注意。夜间跑步尽量穿上反光或亮颜色的衣服,以便车辆避让;尽量不要戴耳机听音乐,目视前方注意路面情况;还有就是要避免去偏僻的场所单独夜跑,以防遭遇抢劫等事件。
“夜跑族”的烦恼:空气污染VS无处可跑
跑步在大众印象中曾经是最为便利的运动方式,似乎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但是随着城市的扩张和环境的污染,“夜步族”也有了越来越多的烦恼。除了时不时就“爆表”的空气质量,最让王赟隆烦恼的,就是居住地周边跑步环境不佳。“我住在城中心,周边没有公园、跑道等较为封闭的场所,所以只能选择在马路上跑。”王赟隆说,“在马路上跑,难免就要避让车辆行人、等待红绿灯,一来汽车尾气等造成空气浑浊,不利于健康;二来还是不安全。”
据记者调查了解,目前在全国大中城市中,适合夜跑的场所还不太多,主要集中在公园、学校和绿道;而由于大多数居民身边没有合适的夜跑场所,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交通不太繁忙的马路。
而在传统“跑步大国”的美国,几乎每个城市、乡村都有大片的公园和专业的跑道供人们免费使用,且美国的行人道路和机动车道完全分离,就算在马路上跑步,也不会受到机动车的干扰;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也有长达30多公里的专用绿色跑道,让跑步爱好者随时可以出发,且大部分专用跑道相连,可以让人一路跑下去。
对此, 李霞认为,相对于发达国家和传统“爱运动”的国家,我国目前的群众体育基础还比较薄弱,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够完善;面对以“夜跑族”为代表的“草根”体育群体的崛起,相关部门应在今后规划中更加注重运动设施的建设,让热爱运动的市民有合适的场所“挥洒青春”。(据新华社)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