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让世界感受中国制造丝丝凉风
- 发布时间:2014-08-12 10:31:41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家用空调行业与汽车、彩电等耐用消费品行业大都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成长,但二十多年过去了,上述行业内本土制造的地位却差别很大。从市场份额看,家用空调领域的“洋品牌”几乎全部消失。时至今日,以格力电器为代表的本土制造已经在低频控制、高效离心机和定频压缩机等几乎所有空调核心技术领域形成群体性突破,提升技术性能的同时实现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的降低。甚至在日美等长期固守的中央空调和精密空调领域,格力电器也呈现出摧枯拉朽一般强大的攻势,从北京奥运会到南非世界杯再到印度电信基站都能感受到中国制造的丝丝凉风。
格力公司成立于1991年,当时叫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格力电器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空调企业。2010年实现营业总收入608亿元,净利润42.76亿元,上缴税收33亿元,连续9年中国家电行业纳税之首。自1995年起,格力家用空调产销量连续16年位居中国空调行业第一,自2005年起连续6年居于世界第一。
格力是如何实现劳动力成本高、研发支出高和利润率高这三者的和谐统一?和大量盘踞在中低端市场,始终被带着“低质低价”标签的中国制造相比,格力掌握核心技术,打入高端市场,挤占跨国在位企业份额的道路又是如何完成的?格力是用创新走出了一条新路:主动进行创新,通过创新降低成本,重视市场引导的创新,比竞争对手更高效的创新。
——投入研发——
实现竞争中制胜
1991年3月,朱江洪担任一家当时处于严重亏损、年产只有两万台窗式空调的海利空调厂(格力电器前身)厂长。上任伊始,朱江洪认真分析了企业优势和劣势,生产出了自己设计的空调产品,这是格力走向自主技术开发的起点。初期自主设计的成功,让格力先尝到了甜头,获得了产品自主开发与市场绩效的正反馈,1994年销量上升至行业第二位。
这一时期格力完成了第一款灯箱柜机的开发,这是一个可以反映格力高层亲自参加产品开发的重要历史事件,企业一把手对产品研发的亲历亲为,总工程师为听噪音指标,地上一趴就是几个小时。产品面市后销售异常火爆,格力品牌从此在空调市场上拥有了一席之地。从格力发展的第一阶段,就不难理解其会走向技术型企业的发展道路。
对朱江洪自主技术战略触动最大的,莫过于2001年购买日本多联式中央空调技术遭到断然拒绝。朱江洪认识到,树立中国品牌的精品形象,就必须要走自主研发的路子。朱江洪发出了“一个没有脊梁的人永远都站不起来,一个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永远没有脊梁”的感慨。
朱江洪决定自主研发,并在两年后成立技术研究院,加大对前沿共性技术的自主研发投入强度,以真正实现生产一代、研发一代、构思一代。格力高层一直奉行的空调领域专业化的战略方向,也反过来强化了高层人员的技术战略意志,专业化的压力实质上转换成了技术创新的动力。
——降低成本——
最赚钱的家电企业
许多企业认为,创新是找死,因为高额的研究开发费用很难得到回报。
但格力走出了一条新路。它敢于投入大笔的研究开发投入。它在制造企业中是少有的大手笔。2008年以来一直保持十几亿、几十亿的研发支出,2010年其研发投入更高达30亿元,占整个销售收入的5%,这在传统的家电制造行业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然而格力高额的劳动成本支出和研发支出却并没有影响其盈利能力,在中国家电行业,格力的规模不是最大,但一直被认为是最赚钱的企业,其家用空调毛利率在20%左右,中央空调更达到了30%以上,纳税额更是连续9年位居家电行业第一位。
不断“尝到甜头”,自主研发才会有可持续性的保障机制。研发的高强度投入能否持续下去,关键在于是否得到了市场的反馈。格力倡导产品研发的方向是四个面向:面向制造;面向使用;面向维修;面向成本。
格力大量的创新是降低成本的创新。从格力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核心技术中,不难发现格力的制造成本降低是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实现的。2010年7月,格力首发了包括G10低频控制技术、超高效定速压缩机和高效离心式冷水机组等三项空调领域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其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不仅在国内同领域遥遥领先,更是一举超越美、日、欧等国际同类产品,标志着格力电器已经成为引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标杆企业。
——面向本土——
市场需求牵引研发
只有市场需求牵引的研发才不至于迷失方向。
为了满足顾客需求,特别是为满足国内市场的独特性需求构成了企业自主研发投入的重要动力。一些重大技术突破术研究的起点就是生产和消费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遇到这种问题必须解决,不然生产和售后部门就不愿意。
格力把握细微市场需求,不放过任何一个提高技术能力的机会,只要消费者有反馈,只要审查出任何细节问题就立刻改进。为了确保换热系统在高温环境下的可靠性,格力电器斥资建立“高低温实验室”,能模拟从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环境温度到60摄氏度高温环境温度,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对空调进行各项性能指标的测验。为提升产品质量的可靠性,格力投入巨资建立了环境与老化实验室,空调的各种元器件、注塑件、控制件等均需通过高温、低温严酷条件下的测试和模拟紫外线照射暴晒等试验,观察其是否出现变形、断裂、老化等异常现象,确保格力空调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经得起考验。
——新品开发——
认准机会反应迅速
高效的新产品开发是中国竞争制胜的法宝。认准市场机会之后,本土企业的反应速度非常之快。格力研发工程师指出:“日本做事情太慢了,比如我们一起去开研讨会,大家都看到了一个产品机会,我们这边半年可能就出来产品了,他们还在制定计划写报告呐。”
后发企业产品开发之所以能够实现快速反应归纳起来应该有以下两点原因:首先,跨国在位企业体系太复杂,层层汇报审批严格。相对而言,后发企业研发决策灵活,认准的事情,迅速行动;另外一方面,本土企业在研发平台层面确实积累了足够的知识,作为产品开发的基础性工作,格力每一个系列产品都有一个资料库,对遇到的问题不断集成,形成相对标准化的东西。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格力电器采取了“长短结合”的方式:对于贴近市场需求,需要快速反应的由产品开发部门负责,长期的、前瞻性的研究由研究院负责,两个部门各有分工从而提高研发效率。
——技术战略——
领袖型企业家推动突破
格力有两位领袖型的企业家,一位是行事低调的董事长朱江洪,他一直是格力的灵魂人物。另一位则是格力区域性销售公司营销模式的创始人,享誉中国空调领域的铁腕人物,现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格力的一线工厂显著位置都能清晰看到“朱董”和“董总”语录,在企业内部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员工对两位老总的敬佩和爱戴。不管是技术出身的朱江洪,还是营销出身的董明珠,他们对技术和质量的重视程度存在着惊人的一致。
格力高层的技术战略已经深入企业文化之中,在格力内部倡导“搞技术的人可以永远搞技术”,工资最高能够与“董总”持平,公司内部评定的科技进步奖最高可达100万元,直接奖励技术研发人员。
仅仅有战略决心和物质支持是不够的,自主研发关键资源还是人才。随着日益增长的研发需求,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员,而最吸引年轻人才的是格力优越的研发环境,格力拥有目前全世界这个行业里面最好的实验条件、试验设备、分析软件、加工设备,其个人聪明才智和发明创造可以得以充分施展。
专家点评
自主研发是赚钱而不是烧钱,赚钱的途径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高端市场份额、提高产品利润率等途径实现的。格力生动鲜活的升级案例,破除了“研发是高投入、高风险”,“没有研发等死、投入研发找死”这种制约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意识障碍。
格力的创新模式明确回答了本土制造自主研发的动力机制。更深刻地理解本土市场特性,最广泛地满足顾客需求,不仅能够为跨国公司夹缝中生存的本土企业开辟生存空间,还可为成为核心技术突破的重要牵引。制造企业降低成本的压力可以转换为自主研发的动力,通过研发投入带动技术突破,从而实现技术性能优化与成本降低的“双赢”。
持续的自主研发投入需要高层长远的技术战略意志。在中国通过研发投入尝到甜头的企业不是没有,但是真正走向技术型企业发展道路的却并不多见,这与领袖型企业家的战略意志是分不开的。只有高层战略意志推动,才能在企业内部营造出尊重技术开发,尊重科研人员的浓厚氛围,这才是自主研发最重要内部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