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3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南林大联合多家单位完成簸箕柳全基因组测序 南航学子为“天巡一号”微小卫星制作视频礼

  • 发布时间:2014-08-11 07:32:24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科技日报讯 (通讯员陈赢男 陈艾芳)近日,南京林业大学长江学者尹佟明教授团队联合国内外多家单位完成了簸箕柳的全基因组测序。通过基因组比较研究显示,杨树和柳树起源于共同的古四倍体祖先,这一古四倍化事件发生在距今约5800万年前,比迄今发现的化石记录早了约1300万年。

  杨树和柳树是重要的造林绿化和用材树种,在全球分布极为广泛。化石记录显示杨树和柳树出现在4500万年前。杨树全基因组测序显示,杨树起源于一个古四倍体祖先。古四倍体形成约6百万年后,其基因组重新二倍化,由于染色体片段重连和融合的方式不同,分别形成了杨树和柳树两个分支。在二倍体基因组重新稳定的过程中,柳树比杨树丢失了更多的DNA和编码基因,现代柳树比杨树基因组减小了约6千万碱基以上,基因数量减少了约1万个以上。对基因复制方式的分析表明,柳树比杨树丢失了更多的古多倍化事件复制出的基因。研究还发现,柳树基因的进化速率显著高于杨树,这主要与柳树世代周期短有关。许多研究表明,长世代周期植物比短世代周期植物的基因具有更高的碱基替换速率。

  木本植物一般个体高大,世代周期长,这些生物学特性限制了木本植物遗传研究的进展。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杨树作为木本植物遗传研究的模式物种。柳树与杨树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但与杨树相比,簸箕柳基因组更小,世代周期更短,且簸箕柳为小灌木,易于开展大规模田间试验。簸箕柳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为解码木本植物基因组奥秘提供了一个更为理想的研究体系。

  该研究成果集合了南京林业大学、兰州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等单位的研究力量,主要成果已于7月1日在《Cell Research》上在线发表。

  科技日报讯 (通讯员俞丽娜 记者张晔)8月5日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微小卫星“天巡一号”成功发射一千天的日子,南航“一分钟团队”的同学们为此专门制作了一个微视频庆贺,藉此向奋斗在我国航天事业一线的科研人员致敬。

  整个视频时长3分23秒,主要通过手绘卡通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天巡一号”的各种特性。“天巡一号”是南航自主研制的一颗微小卫星,在轨质量仅为62KG,主要用于技术验证等空间科学试验。设计寿命仅为半年的它如今已在太空航行了千日之久,除了对地观测外,还完成了114个弧段,6万多个的在轨数据采集,此前,还对早前马航失联可疑地区进行了观测。如果星上设备正常工作,“天巡一号”预计还能持续工作超过3年。

  “我想,每一个设计师都不会忘记那一天,2011年11月9日,‘天巡’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自太原发射升空,就好像亲自送自己的孩子出远门一样,有兴奋,也有担忧。”提及“天巡一号”,副总师康国华总是有话说,“‘天巡’属于微小卫星,一般来说我们将卫星分为微小卫星、小卫星及大卫星,10—100公斤的卫星被称为微小卫星。微小卫星开发周期短、成本低、反应迅速,已经逐渐成为航天界的新宠。小卫星还能编组工作,在单轨道或多轨道平面上构建起应急卫星体系,完成大卫星难以完成的重任。目前,‘天巡’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对地观测、空间安全等,而在未来小卫星的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

  此前,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相继成为有能力研制卫星的高校,而南航的卫星事业才刚刚起步,我国小卫星的研制能力也未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因此“天巡”的第一步走得异常艰难。20名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南航人边学习边钻研,在一次次的实验、争论中“熬”出这颗小卫星。

  “‘天巡’成功巡航千日对于我校,甚至于我国的微小卫星事业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标志着我们开发研制小卫星水平的极大进步。”康国华告诉记者。“尤其是我们首创的卫星在轨隐身技术,将成为未来卫星开发的一个新方向,在民事、军事卫星应用中发挥极大的作用!”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