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经济日报:宏观调控精准发力是最优选项

  • 发布时间:2014-08-08 10:33:46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适度预调微调,在坚持区间调控的前提下更加重视定向调控,即“既要冷静观察、保持定力,又要未雨绸缪、主动作为”。

  找准并锁定激发活力、补短板、强基础的“靶心”,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潜力,才能推动深化改革和转型升级互促共进。

  6月16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对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是不到两个月内的第二次定向降准。今年上半年,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社会上关于全面降准、降息的预期一度升温,取消银行存贷比限制的呼声也时有所闻。但随着央行两度实施“定向降准”,以及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进行调整,结构性宽松的“局部降雨”平息了“大水漫灌”的担心。

  盘点今年上半年出台的诸多政策措施,“定向”、“精准”成为宏观调控的新取向,“调控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结构性减税、定向降准、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战略,“量身定制”的产业指导意见,不仅表明了中央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决心,也体现出政府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的积极变化: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适度预调微调,在坚持区间调控的前提下更加重视定向调控,即“既要冷静观察、保持定力,又要未雨绸缪、主动作为”。

  精准发力,是立足当下的选择。今年上半年,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通过宏观调控熨平经济波动的任务依然繁重。但在面临周期性困难的同时,各种累积的结构性矛盾开始凸显并相互交织,增加了政策抉择的难度。比如财政增收困难和投资边际收益率下降,对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形成制约;广义货币余额居高不下,与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现象并存,全面降息、降准等普惠式的货币宽松难以施展。这些结构性问题,只能以结构性思路来求解。

  精准发力,也是着眼长远的战略。诸多迹象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正在步入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等传统的政策目标之外,必须协同考虑促改革、调结构等长期目标,力争做到既稳增长又调结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如果猛踩油门,实施大规模刺激,固然会换来一时的经济提速,但今天的“垫脚石”,很可能会成为明天的“绊脚石”。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深刻的教训。“我们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这是共识,也是出发点。在保持定力的同时主动作为,在统筹施策的前提下精准发力,是唯一的选择。

  精准发力的“靶心”,锁定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从稳定外贸出口,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从力挺“小微”、“三农”,到支持新能源产业崛起;从加强保障房建设力度,到加快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这些被称为“喷灌”甚至“滴灌”的政策“微刺激”,释放出巨大的乘数效应:在经济保持合理增速的同时,物价水平保持平稳,就业形势较好,民生继续改善。

  点面结合、动静结合,“调控创新”体现出高超的技巧。有人将新一轮宏观调控喻为“中医”:既通过总量调控应对周期性调整,解决经济发展中共性问题,又通过区间调控、定向调控应对结构性变化,找准关键领域的“命脉”综合施策,点中薄弱环节的“穴位”精准发力。

  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下保持定力、深处着力并非易事,既需要“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大智慧;精准发力则如庖丁解牛,需要“以无厚入有间”的应手政策工具,需要“批大郤,导大窾”的娴熟操控手法。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培育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更加注重定向调控,有效实施一些兼顾当前和长远的政策措施”。这意味着精准发力,也将成为政府“有形之手”发挥作用的“新常态”。找准并锁定激发活力、补短板、强基础的“靶心”,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潜力,才能推动深化改革和转型升级互促共进。(齐 平)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