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预警到底有没有用?
- 发布时间:2014-08-08 11:30:42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打破砂锅
近日,云南鲁甸地震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同时,一篇“昆明、昭通、丽江、宜宾等地的26所学校提前6—37秒收到地震预警警报”的报道也引发了关注。那么——
近日,针对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提前6—37秒为周边学校预警”的消息争议也比较多。有人认为,地震预警需要进一步推广,仅仅26所学校收到预警警报范围太有限;也有人认为,对于极震区内的居民最需要逃生,但理论与技术上几乎不可能在地震波到来之前让居民收到预警;还有专家从法律上提出如何界定地震预警的合法性问题,毕竟如果预警错误,的确可能给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那么,人们该如何科学理性地对待地震预警?地震预警目前还有哪些工作可为?
地震预警减少震区损失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嵇少丞近日在他的博客上称,对于6.5级以下地震,预警的作用并不明显。同时他认为,距离震中20—25公里极震区内的居民最需要逃生,但理论与技术上几乎不可能在地震波到来之前让居民收到预警。而居住在距离震中65到245公里范围内的人们没有必要紧迫逃生,却接收到了预警,只能是虚惊一场。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暾表示,地震预警对民众有四个作用:逃生、避险、安定人心、告知。“烈度在6度或者以上的区域,预警起到了逃生的作用;烈度在4.5到6度之间,房子未必倒,但是家具会晃动,成功的预警就起到了避险的作用;烈度3到4.5度,家具也不会摇晃,不太需要避险,预警能起定心的作用;烈度2到3度时,则告知大家有一个轻微地震,但不必太关注。”
王暾认为,在此次鲁甸地震后,昭通市下属的鲁甸、巧家的烈度都在4.5—6度之间属于避险区,永善和大关烈度在3—4.5度之间属于安定人心区。地震预警对这些区域收到地震预警信息的人都取得了一定减灾效果。“当然,如果预警信息能够让所有人都收到了,则减灾效果更明显。”
“鲁甸地震再次检验了地震预警技术系统。该系统在震中发生地震第6秒时发出了预警信息,不过这些学校当时没有学生,因此对学校这次预警几乎没有减灾实效。但下次呢?谁能保证下次学校就没有人呢?”王暾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科学合理利用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也许存在一些技术难点,比如地震的烈度和地理位置判断的准确性,由此什么情况下需要发出地震预警显得尤为重要。
有学者评论说,之所以我国地震减灾体系“发育”比较迟缓,原因在于我国尚未立法和制定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标准,地震预警在法律责任上还属于“扯不清”的模糊地带。这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推广地震预警系统的积极性。
一方面,国家要从法律层面明确预警体系的建立、发布的标准;另一方面也要让信息的发布主体和信息接受对象之间实现“信息对称”。同时针对大型工厂、核电站、高铁、学校等关键公共场所,要建立专门的预警预案防止次生灾害的影响。此外,预警体系的建设应该与系统的地震应急教育同步起来,以有效减少地震预警发布之后的盲目性。
“以震中为中心,24公里为半径的范围里,得到警报时可能已受地震波影响。这个区域成为预警的盲区,盲区以内的居民获得逃生的时间非常有限,预警系统在盲区内的效益相对很低。而在盲区外,尤其是距震中30公里以外地方的居民则可获得一定时间来逃生,预警的科学性在于使盲区以外的居民获得紧急逃生的时间。”中国地震台地震预报研究所研究员陈会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他认为,假使地震台在震中地方,地震波从距震中10—12公里的深度传到地面上来用2秒钟,而接收到地震波后需用2—3秒钟进行判断,单个地震监测台有时无法判断地震真正情况,可能还需要旁边辅助的检测工具用1秒钟辅助判断。“地震波发出6秒钟后发出警报已经是相当高的水平”。
“要做到有效预警,预警监测的台站一定要密。现在国内两个地震台间的距离为100—200公里,这样的现状对预警是不利的。”陈会忠指出。
地震预警是一个系统工程
“地震预警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地震预警监测、预警信息产生、预警信息发布、预警信息接收等几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失灵,都会使预警的作用大打折扣。”王暾呼吁,“尽快建立覆盖全国的地震预警技术系统、建立广泛有效的信息发布渠道,使广大民众能够提前获取预警信息,还需要切实开展公众应急演练,提升社会动员能力,普及公众利用预警信息避险的知识和技巧。”
自2011年开始,中国已经逐步开展了面向公众和工程的地震预警服务,现在已经建设了超过100万平方公里的地震预警网,已经有民众通过手机、电视、专用终端等享受地震预警服务,地铁、化工、燃气等行业也已通过专用终端试点应用。而在此之前,世界上只有墨西哥和日本有为社会服务的地震预警系统。
“到目前为止,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的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已成功预警14次造成破坏的地震,包括芦山7级强震和鲁甸6.5级地震,无一误报和漏报。”王暾介绍,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的预警系统台网已在全国18个省市建立了3000多个监测台站,涵盖南北地震断裂带的云南、四川、甘肃、陕西和宁夏,首都圈以及山东、安徽、福建、广东一带。“在目前技术已经成熟且预警覆盖人群数量已经达到3亿人以上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大力推广地震预警信息应用,特别是在学校、家庭、个人和危化企业等应用地震预警信息。”王暾说。
他表示,ICL地震预警系统有其技术盲区。依托现有技术,在震中地区半径21公里内,在电波与地震波的“赛跑”中,电波目前无法超越地震波,实现提前预警。因此,在震中地区半径21公里内是一个预警盲区,这也是目前技术攻关的难题。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