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博士驻村,垃圾堆里忙“淘宝”

  • 发布时间:2014-08-08 07:34:53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菜叶、西瓜皮、剩菜剩饭等生活垃圾,在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微生物发酵的副教授温洪宇眼里,全都是“宝贝”。在温洪宇博士的推动下,他挂职“科技镇长”的沛城镇张楼村试点搞起了生活垃圾综合利用。8月初,记者来到村里时,由垃圾制成的沼气成功“点火”,下个月,村民们可以免费用它烧火做饭了。而一条由垃圾再利用延伸出的集燃料、有机肥、生物杀虫剂为一体的产业链也初具规模。

  垃圾变沼气,不算新鲜事。多数沼气池都以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家畜粪便作原料,使用生活垃圾,张楼村在徐州算是“先行者”。生活垃圾的处理,在农村是个“顽疾”,张楼村一直面临“垃圾围村”的困扰。沛城镇城管中队队长郝敬欣告诉记者,张楼村2000口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有700多公斤。送到垃圾场填埋处理,运输成本每吨250元。而且每万人1年所产生的垃圾至少需要占1亩地填埋。

  垃圾再利用,其中占六成的可堆肥垃圾就可以就地“消化”,不仅省钱、节约土地,还能“变废为宝”。正是看中这些,温洪宇去年夏天到任后,瞄上了垃圾。不过,实现这一理想的关键,是要先完成垃圾分类。

  中午时分,张楼村72岁村民高志英正在做饭,家里有2个村里统一配置的红、黑色小桶,上面分别写着可堆肥垃圾和其它垃圾。“在我们村,不管老人还是小孩,都知道咋样扔垃圾。”老人熟练地将菜叶丢进红桶,黑桶里则放着塑料袋等杂物。

  垃圾分类在我国搞了多年,想做好并不容易。记者又走访了几户人家,发现户户的垃圾都能“分得清”。不过,村副主任惠振静说,“最初村民们也怕麻烦,分垃圾的热情不高。”温洪宇接过话茬,“我们和村干部每天做饭的时候就往村民家跑,不仅发宣传单,还手把手教他们扔垃圾。”温洪宇说,为了实现生活垃圾的再利用,他们从去年11月份就“铺垫”垃圾分类,几个月培训灌输,效果很明显。保洁员每天到户收垃圾,分得如何,一看便知。分得好的村民还能得到肥皂、毛巾等物质奖励。

  后来,村头建起一家沛龙沼气公司,村民们能用上免费的沼气燃料,分垃圾的积极性更高了。记者看到,村里的沼气管线正在铺设,下个月就能完工供村民们使用了。温洪宇带记者到企业里去看试验效果,火苗“呼呼”的,一点不比天然气差。公司老板周庆运告诉记者,他投资500多万元建起了7个沼气池,池容量达到1600立方米,还有几套设备可以将沼渣加工成有机肥,沼液制成生物杀虫剂。这样,每天可以“吃掉”30吨垃圾,90吨人的粪便。

  企业出钱,科技镇长出技术,双方一拍即合,建起了垃圾利用产业链。周庆运算了一笔账,每天产出的450立方米沼气供村民免费用,他看中的是每天的30吨沼渣和50吨沼液,对外出售,仅每吨沼渣有机肥的纯利润就有200元。

  沛县副县长、科技镇长团团长马林告诉记者,沛县是农业大县,有机肥需求量约为每年50万吨,可本地能提供的有机肥每年不超过5万吨。“过去,一些农户和小型厂家生产有机肥主要靠人畜粪便和农业废弃物,不成规模。如果能利用好已有的垃圾收运体系,做好垃圾分类,生活垃圾会成为有机肥原料的重要补充。”马林说,张楼村的垃圾综合利用试点已取得初步成效,沛县准备在其他村逐步推广垃圾分类,再培育几家规模企业,在垃圾里淘出更多“宝”。

  本报记者 王 岩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