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绿富同兴”生态之路
- 发布时间:2014-08-06 22:31:10 来源: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地深处,驶离公路再开半小时才到牧民乌兰达来的家。沿途绿色的沙柳和白色的羊群点缀在广袤的黄沙地里。“这就是我承包的6765亩沙地。”乌兰达来逡巡其间像个沙漠君王,这份富足自豪感来自他种的沙柳。“又防风固沙,又当牛羊饲料,还能将枝条砍下来卖给生物质电厂当燃料。”自从承包种沙柳,他家一年多挣3万多元,老婆还进了电厂当员工。
像乌兰达来这样治沙又致富、为内蒙古乌审旗毛乌素生物质发电厂种沙柳的当地牧民有200多户。这个生物质电厂已投资种植36万亩原料林,每年收购20万吨灌木燃料,为当地提供了3000个绿色就业机会,使牧民人均增收5000元。电厂还将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养殖螺旋藻,初步实现了“治沙、富民、新能源发展、碳减排和捕集”的低碳产业链模式。“虽然电厂规模小,但这种以产业带动治沙的示范做法,展示的是乌审人在新世纪的又一轮绿色接力。”乌审旗旗委书记牧人对记者说。
乌审旗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1965年因被中央命名为“牧区大寨”而闻名。半个世纪来,饱受沙患的乌审人掀起一轮又一轮绿色接力,植被覆盖率从上世纪70年代的28%提高到现在的80%,并且已经实现从单纯的“防沙治沙”守护生存防线到“管沙用沙”绿富同兴的历史性跨越。“半个世纪的发展揭示,生态问题是乌审旗最大最根本的民生问题。”牧人说,正是深刻理解了乌审人对绿色发自内心的深情向往和执着追求,当下在走“牧区新型工业化道路”时,一切以生态文明为引领。
乌审旗地下蕴藏着可观的天然气、煤炭和水资源,但乌审人决定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而是坚持用1%的工业用地,换取99%的生态治理和保护成果。牧人解释,就是以局部开发带动全局优化,腾出更多空间让位于发展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基地、精品农牧业等生态保护性特色产业。
站在集中开发的纳林河工业园区中心高地上,已入园发展的8家企业一览无余。在西北方向的一个千万吨级煤矿,可以将挖出来的煤通过1.7公里的传送带直接送往旁边一个年产60万吨甲醇的煤化工企业,就地转化,产业成链。“这个园区主要发展以洁净煤为主的煤化工产业,以煤制甲醇、合成氨化肥为先导,逐步向精细化工发展,打造成生态型现代化高端园区。”园区党工委书记冯志明说。他还向记者介绍了污水处理厂、高盐水蒸发塘以及废渣制砖厂,强调园区建设中始终把环保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环保不达标,周围牧民就投诉你,马虎不得。”
化工业耗水量大,这里又是草原沙漠交界处。乌审旗引进化工项目坚持“以水定项目”,曾拒绝某大型央企投资额几百亿元的煤制气项目,就因其耗水量太大。“规划到2017年发展到1000万吨甲醇产能,这个规模对于一个县域经济来说已经很大,因此引进项目不求多不在大,但求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牧人受访时一再强调,“牧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注重的是提升质量和效益。
快速发展的工业肯定带来生态环保隐忧,乌审旗重点建设的46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将在今后几年大规模上马。谈及应对,乌审旗环保局局长赵连军说,要认真抓好事前规划和事中监管,真正实现“生态与产业并举,美丽与发展双赢”。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