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自揭定向降准弊端 专家称结构调整难度大
- 发布时间:2014-08-05 16:28: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央广网财经8月5日消息(记者吉媛媛)央行在其最新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对定向降准的弊端进行了反思,称“定向降准不宜长期实施”。这是央行首次公开对定向存准调整这一工具的全面评价。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央广网财经记者表示,今年经济工作任务多,需要政策支持的力度更大,就会有结构性政策或定向调控的安排。
定向降准有弊端 银行、企业如何为数据注入“水分”?
定向降准是通过建立促进信贷结构优化的正向激励,来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今年4月和6月,央行两次实施了定向降准。这两次定向降准的实施范围基本上包括了除农信社和村镇银行以外的全部金融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两次定向降准政策实施的时间不长,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可能需要下半年才能体现。“银行是否及时发放了贷款,企业获得贷款以后是否及时投入到生产经营中、是否遇到好的项目而产生效益,这些过程都需要时间的传导。”赵锡军分析。
《报告》警惕提出定向降准的弊端,“货币政策主要还是总量政策,它的结构引导作用是辅助性的。如果定向降准等结构性措施长期实施,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数据的真实性可能出现问题,市场决定资金流向的作用可能受到削弱,准备金工具的统一性也会受到影响。”
对于央行提出的这些弊端,赵锡军分析称:“企业拿到贷款以后,有可能再存回银行,委托银行再次放贷,从中获取利差,甚至有可能将资金投资在理财产品上。”
此外,赵锡军还说:“商业银行为了达标,有可能将其他领域的贷款算入到三农、小微的放贷中,从而享受政策的优惠。央行也没有对银行的放贷一笔一笔核对,数据容易产生水分。”
结构调整任务重 下半年是否仍有降准可能?
《报告》提出,当前我国货币信贷存量较大,增速也保持在较高水平,不宜依靠大幅扩张总量,来解决结构性问题。同时,央行认为当前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是结构性问题,而货币是总量政策,并不适合解决结构性问题。所以,当前央行货币政策会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短期流动性调节等工具,调节好流动性总闸门,保持货币市场稳定。
赵锡军认为,结构调整是未来经济工作的重点,尽管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对解决结构性问题的效果不如总量问题明显,但哪些领域需要支持,哪些领域需要控制,必须要在货币政策中有所针对。
此外,央行在《报告》中指出,目前国内的信贷增量已经出现了速度较快的增长,而现有的各项货币政策措施对于经济的支援力度已经足够。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央行在此后一段时间内很可能不会再考虑推出进一步的宽松货币政策措施来推进经济增长。
但是,赵锡军却认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任务有很多,难度大,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民生、转方式、防风险,需要政策支持的力度更大,就会有结构性政策或定向调控的安排,而央行将会继续执行稳定的货币政策,需要以总量工具和结构工具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