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像做艺术品一样经营人力资源

  • 发布时间:2014-08-04 05:31:53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以人为本”在当前已经不是一个让人陌生的词汇。事实上,早在多年前,“以人为本”就作为一个热词被管理、经济、社会学等领域用至泛滥,但赵杨晛可能是最懂这四个字在猎头行业的含义的人。

  十年前,出于种种机遇的原因,赵杨晛开了一家猎头公司,十年后,这家公司已经成长为华南数一数二的猎头公司,而白手起家,创办这家名为“人本”的猎头公司的正是赵杨晛。

  “人才无论在何时都是稀缺的”,赵杨晛说,在他看来,如何将稀缺的资源引导至其恰当的位置,正是这一行当的价值所在,也是其潜力所在。通过不惜成本的认识人、分辨人、挖掘人才、他的公司得以越做越大,但规模并不是他拿来衡量成功的度量衡。

  “如何把猎头转变成像艺术品、古董一样的行业?”在赵杨晛自己写的一篇文章里,他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而这也是他正在求索的方向。

  南方日报记者陈若然

  把人脉变成资本

  从开业到现在,香港人本管理机构刚刚好走过十年。十年间,赵杨晛从一个人,一台电话开始做起,到如今,他自己的人才管理模式才算是建了起来。

  在行外人的人眼里,猎头似乎是一家略带神秘感的行业——如非在职场上有机会直接与之接触,难得去了解其业务运作和信息管理的模式。

  事实上,猎头做的生意正是“人”的生意。对于企业,尤其是人员流动频繁的行业来说,对于优秀和恰当的“人”的需求几乎是永恒不变的。很多企业在员工离职之后都难免遭遇某一岗位的空档期,一个重要环节接不上,甚至会影响整体的运作。而猎头的价值就在这里体现出来。

  对于企业来说,如非大规模的招聘新人,从海量的人才市场的简历中筛选出可信、合适岗位的人,致电约见,面试筛选,一方面费时费力,另一方面成效也不见得好。无论是虚职以待合适的人,还是从其他部门调人代理,对公司来说隐形的效率损失带来的成本都是不可忽视的。而猎头通过长时间在行业的信息积累,人才筛选,人才信息分类储存,自身积累丰富的信息,在企业提出需求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找到合适的人选推荐过去。

  猎头在中国算是一家新兴行业,而十年前,更是一种“傻瓜”式的业务,漫天寻找简历,再一个人一个人的打电话询问约见。刚刚入行的时候,赵杨晛也是这么做的,他自己把当时这项工作称为“体力活”,主要工作靠打电话问,而公司的业务定位也是在于向用人企业介绍合用人才,从中收取佣金。

  与其他公司不同的是,赵杨晛的香港人本管理机构更加专注——专做民营企业的生意,专做有着连贯性的行业人才,建立“人才地图”,把握相关行业的人才信息,而不是将精力分散到各个行业。

  不过,即使有自己的特色,做人才中介业务做得久了,赵杨晛渐渐发现这一逻辑当中的不足来。“猎头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生意?”赵杨晛这么问自己。面试做得多了,见的人多了,对行业的了解透了,人才的价值也越来越成为他经营的核心理念。事实上,掌握各个行业顶尖、靠谱的人的信息,在他看来像一个巨大的金矿,“又何必仰仗单一的中介业务来赚佣金?”

  体会到这一点,赵杨晛很快盘活了他的“金矿”——不仅仅局限于人才中介,而是大胆放手到投资领域。

  “整个行业成熟的猎头公司不少,都是在全国各地分布多家分公司,顾问过百,大部分是名校优秀毕业生。即便这样的猎头公司,在中国一年努力只能做一亿多的营业额,已属行业顶尖。但我入股的一家物流公司,200多人,一年的营业额却有近两亿,其间为什么有这么大差距?根本原因在于猎头的真正价值没有被挖掘。”赵杨晛说。

  “真正的价值”是什么?在赵杨晛看来,当前一些成熟的猎头公司所走的路并没错,但模式却旧化了,在他看来,猎头公司不一定要把候选人卖来卖去。“国内的企业都非常希望有一个很好的团队去支持公司的发展,但他们没有能力去辨识候选人到底能不能做到他们的要求。如果此时猎头公司以一家投资公司的身份参与进去,但从长期来说,可以为企业的组织发展效力,企业也会非常欢迎。”

  凭借横跨行业的的人才辨识能力,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信息的了解,合作进展快而顺利。通过这种形式,赵杨晛已成为六家公司的股东,跨物流、婴童、金融投资、保健品等多个行业。

  除了投资,赵杨晛还把他对人脉的理解拓展到各个方面。挖掘到优秀的候选人,他会主动地提供投资机会。在他看来,只要人足够优秀,成功的机会就足够大。

  “人就是一切”

  现在的赵杨晛是一家两百多员工的猎头公司的老板,动辄投资千万,但十年前,这家公司刚刚起步的时候,他只是个只身从香港来到大陆的“广漂”的青年。

  因为家庭经济压力,高中毕业后,赵杨晛就早早参加工作赚钱养家。开始“广漂”的时候正是他人生的低谷期——父亲去世留下的债务尚待偿清,情场失意,在大陆也是举目无亲。为了站稳脚跟,他尝试过各类工作,不过最成功的,还是进入一家公司做猎头,在这个岗位上,赵杨晛从普通员工岗位做到总经理,从月薪七千做到年薪二十多万的管理层。

  尽管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离开公司,赵杨晛却就此走进了这个行业的大门。离开公司,偿还完父亲留下的债务,他拿着手中仅剩的一千块钱在广州车陂附近租了一间月租四百块的房间,房间没有家具,没有自来水,全部家当只有一台电话,一台电脑,赵杨晛的创业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赵杨晛回忆,这样四处打电话拉生意的阶段他过了几个月。不过很快,随着业务开展积累起来的名声和业务联系,他的公司终于开张了。猎头的核心竞争力是对人才信息的掌握,为此,赵杨晛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一个个行业展开“地毯式搜索”——约见、面谈、评价、跟进,不惜成本。投入虽然大,却是公司的立身之本。

  另一个“立身之本”也是人——即公司员工的物色。赵杨晛向记者解释,由于猎头公司付出大量成本挖掘的资料很容易遭到内部人员窃取,而在赵杨晛看来,杜绝的方式是寻找谦虚、有上进心、阳光的靠谱员工,辅之以足够优厚的待遇,建立相对稳定的团队。

  “我一直没把自己当老板。”赵杨晛说,他用了一个很通俗的比喻来解释自己愿意设置相对行业平均水平较高薪酬体制的原因:“为什么人家给你干活?因为跟你干活有肉吃。如果靠自己干都可以赚得更多,哪儿有人愿意跟你?”基于这样的朴实考虑,赵杨晛在创业之初把大部分的业务都分给了公司员工,尽管开始的几年熬得辛苦,现在,他已经能够成就一个相对稳定的、民营企业当中规模最大的猎头团队。

  “优秀的人永远是稀缺的。”这是赵杨晛在采访中常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在整个交流的过程中,他谈的最多的,也是他对“人”的把握、评价和理解,这也是赵杨晛在猎头行业从业十年的最大心得。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