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事不避难 义不逃责

  • 发布时间:2014-08-03 05:59:16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温文儒雅、宽厚待人,无私奉献、兢兢业业,关注现实、学以致用……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汤一介不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也用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来要求自己。

  “只是一个哲学工作者”

  汤一介生于天津,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北京大学未名湖后湖之滨的朗润园,汤一介度过了半个多世纪。

  “小时候父亲很少管我们,也很少过问我们的功课。父亲教给我最重要的是传承祖辈的‘家风’,学习做人的道理。”汤一介记得,父亲曾经把他珍藏的一幅《颐园老人生日燕游图》拿给他,上面有一段祖父约700字的题词,其中他记忆最深刻的是,“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食,随时而安,固吾立身行己之大要也。毋戚戚于功名,毋孜孜于逸乐。”对此,汤一介曾解释说,“‘事不避难’就是困难的事情,你应该承担的就要承担;‘义不逃责’即合乎道义的事情,你就应该负起责任来。”他将这段为人处世的祖辈遗训当作座右铭,身体力行、孜孜以求,在中国传统哲学领域探寻真善美。

  汤一介常说,“人活一天,就要做事,只有做事才能体会到快乐。你的快乐就是你的生命。你要不做事,你就没有快乐,也就没有生命。”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应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汤一介提出“和而不同”对当今世界、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他还着力构建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体系,从“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这三个基本命题阐发出儒学真精神;关注中西文化融合问题,强调“中西兼通”,提出“要创造若干个中国化的西方哲学”、“建立中国话的解释学”等。今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了《汤一介集》,共计十卷,全面展现了汤一介的学术轨迹。

  汤一介觉得自己不是哲学家,“我是一个哲学史家。因为我并不认为我已经创造出了一个哲学体系,我现在是研究一个一个哲学问题。好像我的长处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一直到现在,不断地提出新的哲学问题来。”

  和而不同儒者“范儿”

  “汤先生是我认识的当代学人中最具儒者气象的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如此评价汤一介。

  生活中的汤一介沉静内敛、为人平和。

  “我刚刚进校,汤先生即与我确定了未来博士论文研究的内容,以期较早准备,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2008年秋天到汤一介门下学习的杨浩说,汤一介一方面要求学生追求学问的严谨性,一方面又强调要继承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关注现实的优秀品质。“如果我们做错事情,他会严厉指出,但有时也予以宽容。”

  2009年陪汤先生去河南少林寺参加活动,杨浩清楚地记得当时老师在火车上的谆谆教诲,“读书要阅读经典,要仔细读,要多读几遍,要读透。”

  在汤一介创办的中国文化书院里,每个导师的学术观点不同,个人兴趣爱好也不一样。但大家相处融洽,每个人都心情愉悦。

  在深圳大学文学院院长景海峰看来,中国文化书院的兼收并蓄、和谐融洽发展,与其主事者的处事风格和开放心态密切相关。“作为中国文化书院的掌门人,汤一介为书院的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艰苦的努力,在他的带领下,书院才取得了如此辉煌的业绩,这份成功是与他的人格感召和宽广胸怀分不开的。”

  回想从师求学的6年,杨浩感慨地说,“从先生那里,我感到先生对我们新一代学者的殷切期望。我们不仅学到知识与学问,更学习到如何做人,做一个利益大众、无私奉献、对社会有用的人。”

  汤一介先生和夫人乐黛云先生都在各自学术领域卓有建树,可谓未名湖畔的“学界双璧”。60多年来,夫妻始终相互信任、携手相扶。每天上午,他们各自工作或读书;中午,身体不太好的汤一介睡个午觉;下午,二老或工作或参加一些活动;黄昏,他们常绕着未名湖散步。

  “汤先生和乐先生,一个研究中国哲学,一个研究中西文化比较学,可谓中西合璧,他们能在学术上互相促进、比翼齐飞,真是可遇而不可求。”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常海说。

  勇挑《儒藏》重担

  “汤先生还是一名活跃的学术活动家、大型中国文化学术工程的组织者。他在上世纪80年代创办的‘中国文化书院’,掀起了一轮传统文化热潮。从上世纪末的‘传统文化热’,到如今的‘国学热’,中国传统文化经过近百年的沉寂,在顺利回应了西方文化的挑战之后,重新走上了复兴之路。近年来,汤先生又组织主持教育部重大学术项目《儒藏》工程。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盛世工程。”汤一介的学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广保说。

  汤一介家有两间书房,虽不大,却四壁环书。其中,整齐排列的《儒藏》“精华编”格外醒目。“我们编纂《儒藏》的目标是,100年内不会有人超过,而且成为世界上通行的儒学研究本子。”编纂《儒藏》始终是汤一介要实现的一个愿望。

  在2011年农历正月十五,汤一介84岁生日聚会上,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王博曾这样评价,“汤先生以自己半个多世纪学术工作积累的功力和境界,化作深刻而开阔的学术眼光,提出了若干重大的科研课题,不仅为中国儒学搭建了一个研究的平台,更是为我们中国哲学未来10年的发展作出了整体规划,可以说是‘总设计师’。”

  冯友兰先生曾说,“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智慧真是如山如海,像一团真火。这团真火要无穷无尽的燃料继续添上去,才能继续传下来。”汤一介即是将自己的生命作燃料传这团真火的人。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