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遭遇“人口悬崖”,大萧条将卷土重来?

  • 发布时间:2014-08-02 02:31:05  来源:新京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人口峭壁》作者哈瑞·丹特看来:2014年世界经济将陷入大萧条,亚洲新兴经济体将纷纷跳下“人口悬崖”,像日本那样,“失去20年”,而美国欲触底反弹,要等到五年后。与以往全球经济动荡不同,这次我们将遭遇挑战:为挤干泡沫,房价可能下跌85%,2亿多刚刚城市化的人重返农村,债务压力使下一代人无力消费,危及整体秩序。哈瑞·丹特并不总是乌鸦,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砍掉政府那只乱伸的手。

  人口波动决定市场波动

  哈瑞·丹特出身于证券分析,以后从事咨询业。

  有过这样经历的人,分析方式大体相似:他们会从纷繁的数据中找出“规律”,然后与市场外的数据进行比对,从而得出惊人的观点。

  比如美国经济学家泰勒1926年提出夏季女性流行裙子长度也是反映经济发展的一个指标;而1965年,摩尔首次提出“摩尔定律”,虽版本众多,却被业内奉为圭臬;弗里德曼提出过“麦当劳定律”,即任何两个开设麦当劳分店的国家之间不会发生战争,直到1995年北约轰炸波黑,该定律才被打破。

  这样的分析方法有可能走火入魔,但哈瑞·丹特看上去走在一条正确的路上:他发现人口波动与经济波动存在相关性,前者决定了后者。

  高潮总在46年后

  1897—1924年,是美国生育高峰,46年后的1942—1968年,是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期,而“婴儿潮”盛于1937年,1961年达到顶峰,而1983—2007年美国经济空前繁荣,相隔也是46年。

  这是巧合吗?

  不是。人口学告诉我们,人类经济行为具有周期性,通过对600种商品销量长期监测,可以看到:年轻夫妇平均26岁结婚,公寓出租量随之达到顶峰,因生儿育女,他们31岁左右首次置业,孩子十几岁时,37—41岁的夫妇会购买人生中最大的房产,孩子大学学费支出峰值出现在父母51岁左右,孩子成人并离家后,夫妇们53岁时会购买豪华轿车……41岁是借贷高峰,42岁时消费最多的炸薯条,而46岁是一生消费最高点。

  这意味着:出生潮加46年,即为下一轮繁荣顶点。

  当然,要考虑三层因素:首先,大规模移民也会带来人口快速增长;第二,科学进步可以打破这一周期,但它转化为生产力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影响不会马上发生;第三,人口寿命延长,会使消费最高点后延。

  东方反其道而行之

  人口增长为什么会带动经济增长?因为人口增加会带来消费增长,刺激生产进步,推动市场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给新技术应用提供更多的可能,可奇怪的是,这个过程在东方却被中断了。

  中国读者可能对“马尔萨斯陷阱”更熟悉,即: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而生存资料按算术级数增长,后者速度永远赶不上前者,最终,人口增长将吞噬掉发展的成果。

  几何级数具有隐蔽性,比如一个池塘,荷叶每天增加一倍,30天后会将其全部覆盖,窒息其他生命,但直到第29天,我们都不会注意到危险存在,因为此时荷叶仅仅覆盖了池塘的50%。

  历史上看,康乾时期,中国、日本和英国都出现了人口快速增长,可吊诡的是,高呼“马尔萨斯陷阱”的英国步入发展快车道,而以人口增加作为盛世依据的清朝反而落入陷阱中。

  日本为什么会长期停滞

  同样是人口增长,为何东西方结果不同?从日本衰退中,不难品出其中三昧。

  战后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惊人,被誉为“日本奇迹”。表面看,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居功甚伟,它帮助企业免于严酷的国际竞争,迅速壮大,从而在高附加值商品出口上形成竞争。但事实上,日本经济增长与人口激增紧密相关,只是移民制度严苛,使繁荣期略晚于46年。

  换言之,政府不推动,繁荣也会到来,而推动的副作用却很严重:政府做了市场应做的事,当经济低潮来临时,如何收手?

  被滥用的公权力不可能接受失败,宁可用更大的错误来掩盖曾经的错误,“量化宽松”就这样出台了,以刺激增长的名义,大量货币被投入市场。

  其实,刺激消费的这一代人老去了,下一代人会长大,他们会带来新的增长。可麻烦在于,“量化宽松”使生活成本剧增,年轻人看不到希望,只好不结婚、不生孩子,不仅压抑了这一轮发展,连下一轮发展都被抑制了,虽然老一代人资本因此增值,可他们并不因此增加消费,财富被白白占用了。

  要增长,就要接受通胀

  翻开历史,日本式的衰退绝非个案,那么,为什么东方总是落入相似的陷阱中呢?

  因为传统的治理方式无法提供足够的安全感,人们不得不压抑消费冲动,“省吃俭用”被奉为美德,要增长,只能靠出口。日本、韩国、中国都靠别人市场来刺激自己的生产,代价是别人衰退,也会拉你下水。

  在这种的氛围下,形成了东方人独特的市场观:通胀是洪水猛兽,政府要负责。这形成巨大的民意压力,逼政府乱伸“看得见的手”,可问题是,经济要增长,怎能不通胀?

  人类从乡村走入城市,从多面手变成了职业人,在今天,我们不会自己修水管、做饭、裁衣服等,必须依靠别人服务,既然人的愿望不断增加,则通胀便不可避免,由于推动服务更加多样化。

  在自由状态下,市场的创造力才能最大化,不错,市场带来了贫富差距问题,可今天再穷的人也不会回到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没有现代医药的时代去,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市场需要,才创造出来的。

  警惕“只许增长,不许衰退”的误区

  现实的问题是,我们往往不正视公共治理的短板,却总是拿市场来做文章,我们要求市场提供稳定、绝对平等、保障和治理的合法性,这其实是用牺牲未来换取暂时平安。

  在东亚模式背后,有一个古怪的逻辑:增长说明领导正确,而衰退则是万恶之源,所以只能增长,不能衰退。当经济周期到来时,为推卸责任,只有将其掩盖。而掩盖手法,无非是加大政府投入,结果造成社会整体效率降低,由于政府在经济中比重越来越大,使集权度不断提升,不仅抑制民间创造力,还会将治理引入歧途。

  政府能加大投入,因为它的负债能力无与伦比,可债总是要还的,要么剥削下一代,要么靠量化宽松来稀释——钱不值钱了,债也就相对少了,这同样是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

  每次经济挫折,其实是淘汰旧生产力,为新生产力腾出空间,将多年积压的弊端集中释放,才能实现下一轮发展,不承认市场周期,靠欠债把问题拖下来,这或者正是“东亚模式”的死穴。

  中国经济会不会步日本后尘?

  在哈瑞·丹特看来,中国经济未来面临考验,由于激进的人口政策,下一代人消费能力下降,他们很难承担起发展之重。

  虽然中国力推城市化,2亿多人将进入城市,人均消费因此增加4倍,可一旦世界经济萧条,出口受阻,他们能否在城市找到工作?会不会被高消费又逼回农村呢?

  面对人口悬崖,日本跳下去了,失去了20年,那么,中国会不会是下一个?哈瑞·丹特认为,过高的房价、过多的债务有可能让问题变得更加严峻。

  当然,哈瑞·丹特的分析也不乏疏漏之处,比如将股市看成是中国经济的真实反映,忽视了巨大的地下市场与现金交易的稳定作用,这让本书多少带上危言耸听的色彩。

  本书加入许多投资分析的章节,普通读者会感到枯燥。国内炒作哈瑞·丹特是“唯一未曾失准的经济预测专家”,未免言过其实,他准确预言过道指破万点、日本衰退、2008年金融风暴等,但也错误预言道指破45000点,闹了大笑话。

  市场是超复杂系统,不能用简单逻辑概括,故对本书观点也应审慎对待。

  □唐山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