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委发布埃博拉防控方案 发现病例两小时上报
- 发布时间:2014-08-01 06:29: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显微镜下的埃博拉病毒
针对在西非快速扩散蔓延的埃博拉疫情,国家卫计委昨日发布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方案指出,目前对埃博拉出血热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确诊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治疗依靠对症和支持治疗。在诊断中,由于临床早期症状无特殊性,应注意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热如拉沙热、黄热病、马尔堡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相鉴别。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目前本市密切关注埃博拉疫情的动态发展,并已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了临床相关培训,一旦有病例进入,市疾控将在第一时间发现监测并控制发展。
今年2月,一种病率超快、致死率高达90%的出血热病毒埃博拉在西非被发现,目前正呈加速蔓延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7月29日的最新统计数字,2月份至今,几内亚、尼日利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四个西非国家已报告1323个确诊或疑似病例,其中729人丧生。7月30日,有香港媒体报道,一名由肯尼亚返香港的女子呈现疑似感染埃博拉病症,化验结果呈阴性。香港食物及卫生局表示香港暂时没有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疑似个案。对此,市疾控中心昨日表示,目前北京正在密切关注埃博拉疫情的动态发展情况,并加强了对该病毒的相关检疫和监测。同时,市疾控已对各级卫生医疗机构进行了临床诊疗、实验室技术、流行病学调查等相关技术培训,相关实验室已具备检测该病毒的能力。“一旦病例输入本市,监测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可疑病例,并力争在第一时间控制住。”市疾控中心负责人表示。
由于这一病毒的发病特征并无特异性,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在出国时应注意了解当地疫情进展情况,并做好相关个人防护。如果到疫区,应特别避免接触具有相关症状的病人及避免接触病人的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尽量减少去野外,并接触灵长类动物等。同时,如有相关外出史又出现了类似出血、发热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市民,在就医时应主动告知医生。医生在遇到相关临床表现的患者时,需要格外关注患者是否有前往非洲等疫区的外出史,以便排除埃博拉病毒感染。
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埃博拉出血热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在2小时之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中的“埃博拉出血热”。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相关信息的报告。
四问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出血热尚无特效治疗措施
一旦被感染患者应接受隔离治疗
埃博拉病毒如今在西非三国肆虐,致死700多人,引发国际密切关注。这种病毒究竟缘何传播,患者症状如何,怎样预防?
埃博拉是何种病毒?
埃博拉病毒是迄今发现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这种病毒除传染人类外,也可在灵长类动物间传播。
1976年,比利时科学家彼得·皮奥特和同事首次发现这种病毒,并用疫情发生地刚果(金)的埃博拉河给它命名。埃博拉病毒共有5个亚型,1976年发现的首种亚型最为致命。世界卫生组织说,初步调查显示,几内亚本轮疫情的罪魁祸首就是这种亚型。
发病后的症状如何?致死率是多少?
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可达90%。无国界医生组织证实,由于有医疗人员的介入,本轮疫情的致死率为55%。
埃博拉病毒的潜伏期是2至21天。早期症状为发烧、身体虚弱、肌肉疼痛、头疼和嗓子疼。无国界医生说,还有感染者会出现皮疹、红眼、呃逆、胸痛、呼吸和吞咽困难等症状。
世卫组织警告,上述早期症状往往被人误解为疟疾、伤寒、脑膜炎或瘟疫。
随着时间推移,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人会出现呕吐、腹泻、肾功能和肝功能损伤,甚至体内外出血等症状。
如何治疗、预防?
按照2008年7月国家卫计委曾发布的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显示,埃博拉出血热无特效治疗措施,主要以对症和支持治疗,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和控制出血,控制继发感染,治疗肾功能衰竭和出血、DIC等并发症。一旦发现被感染,患者就应该接受隔离并由穿着防护服的医疗人员照料。治疗办法包括输液、保持患者氧气、血压稳定等。部分患者会在一段时间的医疗照料后康复。目前还没有预防埃博拉病毒的疫苗。一些疫苗正在实验中,尚未推向临床使用。
埃博拉病毒如何传播?
世卫组织认为,非洲的果蝠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天然宿主。它将病毒传播给其他动物。如果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或其他体液,就有可能感染病毒。如果让伤口处接触到被患者弄脏的衣服、床单或用过的针头同样可能感染病毒。即便男性患者康复了,在康复后的7周内,他也可能经由性行为把病毒传给伴侣。
由于直接接触患者,医疗人员受感染的几率更大。他们应穿着防护服、戴手套和面具治疗患者,以防患者体液溅到医生的鼻子、嘴和眼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