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财经 > 新闻 > 专家视点 > 正文

字号:  

专家:互联网时代私塾教育不再封建落后

  • 发布时间:2014-09-01 16:40: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孙业文

  近日,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黄震在微信朋友圈发表声明说,他将放弃硕士研究生导师职务,探索以众筹的方式开办私塾书院,用于进行纯粹学术的探索。另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黄震表示,私塾中要“行跪拜之礼,且与其父母签约,方得入门”。私塾不会提供学历证明,只是单纯地学习。

  黄震表示,办私塾“其实是对教学模式的一个探索”,他身为硕导十余年来,感觉学术环境和学风变化很大,沿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似乎越来越不适应变化。所以他希望探索一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尝试将互联网教育与传统私塾书院教育融合起来。希望各方,能对不同意见和做法多一些宽容和包容,鼓励支持创新,允许试错探索。

  那么,开办私塾书院,是否就能改变如今硕士博士教育存在的弊端呢?

  身为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的教授,黄震表示不再带硕士,将开办私塾的消息引发了广泛的议论。支持的人表示,私塾教育看似是一种复古,但实际上在网络时代,它是一种在更高层次上对教育本质的回归,值得一试。反对的人认为,现代社会,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私塾作为蒙学教育,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改革的确必要,但不等于复古。而网友则是对“行跪拜之礼”方可入门的想法讨论很多,有人认为这是这是封建落后的做法,认为只有在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时期,才需要实行跪拜。

   经济之声评论:办私塾是对现有教学模式的探索

  开办私塾书院,是否能改变现在大学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还有待观察,但黄震说“每年都要带十几个学生,确实有些累,不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不愿误人子弟”,这个理由值得尊重,他办私塾的行为也可以看做是对现有教学模式的一个探索。不过,这种探索只能是小众的,面对大众的高等教育这种方式并不合适。但我们希望这样的探索能够摸索出一些有益的经验,把这些经验运用到大学教育中,逐步推进我们的教育改革。

   赞成声音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丁兆林:互联网时代能帮助私塾教育实现飞跃

  您谈谈对于大学教授请辞硕导办私塾的事情您是否赞同,您的理由是什么?

  丁兆林:基本常识是应该支持的,我们现在所说的私塾一定不是我们概念中的那种私塾,在互联网时代,私塾教育其实是一个飞跃。人的教育本身应该是一对一和因材施教的,私塾没落就是因为人太多,资源太少,于是工业化生产机器将大规用在教育人上了,不同的人感受性都不一样,但是必须在50个人的教室里在听一个人讲课,这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现在互联网可以把全世界的知识,全世界的老师随意调动起来,私塾的老师就是一个导航者,不是教书者,有了互联网的支持,现代的私塾已经是一种全方位的回归和超越,绝不是过去意义上一个老师教一个学生的概念。

  黄震认为,他做硕导“每年都要带十几个学生,确实有些累,不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不愿误人子弟”,不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确实是如今的硕士博士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但是办私塾就能解决这个弊端吗?

  丁兆林:一个人办私塾肯定无法解决,当所有人都能够办私塾,这个问题一定能解决。你可以想像13亿人是很多的,如果有一个亿的人去影响另外的13亿人,其实是很容易的。得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一个老师肯定是不够的,私塾一个也不够。

  私塾教育这种方式要想在普遍的大学教育中推广是不是不太现实?

  丁兆林:我觉得难度恰恰是在减少,而不是在增加。现在很多人都可以做到,甚至可以跨越时空来上课了,所以现在教育领域的互联网大潮是风起云涌,所以这样的尝试如果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话,那我相信它是一个非常超越的、可以值得期待的事情。

  有网友认为“行跪拜之礼”方可入门是封建落后的做法,您怎么看?

  丁兆林: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中国是一个礼仪大国,但很多中国人无法理解礼仪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礼仪是人的尊严生活的一部分,就像人穿衣服一样,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人需要有尊严的生活。我觉得对于一个礼仪之邦的人来讲,把自己祖宗的一些好的、有价值的东西传承下来,没有什么不可以,它不会伤害到任何人,如果双方都是同意,做一个尝试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有更多的这种尝试,让我们的教育能够有遍地开花的结果。

  反对声音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前面的评论员丁兆林对于大学教授请辞硕导办私塾的行为表示赞同,您的观点和他一样吗?

  张彬:我完全不同意,和兆林的观点是完全相反的。作为一个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的教授,你说你觉得累了,不愿意带研究生,怕误人子弟,可以理解。你有身份、有地位,在社会上也有影响,辞了工作也可能衣食无忧。但是,你以这种开私塾的方式到底要干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我觉得这里我要存个疑。中国不乏私塾,现在的私塾都带上引号了,比如著名的什么长江商学院算不算私塾呢?那可能也是给某些收入比较高的人士开的私塾,而其他一些相应的学校买的MBA,EMBA算不算私塾呢?

  在当下社会,别动不动就拿国学说事,动不动就以国学大师自居,这种导向性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你开私塾,你的学生怎么办?你的学生没有文凭,毕业之后或学成之后通过什么途径来报效国家?我相信他招到的学生无非两种,一种是慕名而来,准备给脸上贴金的相应的人员;另一些可能是真想学点东西。你有这个时间教,为什么在学校不能教?如果你的行政事物太多,你完全可以把行政事物全部推开。如果你兼任别的职务太多,你完全可以都推开。

  中国历史上大师不少,没听说哪个大师因为教学生时间不够而自己去开办私塾的,这更多的是个人情绪化的表现。如果我们说他是作秀,让黄教授有点确实情何以堪,但是以这种方式来推行现代的素质教育,我觉得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最根源的就是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不能够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他也不愿意误人子弟,张彬谈谈对他这个观点的判断?

  张彬:误人子弟不误人子弟这不是黄教授说了算的,各个教授有各个教授的想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现在教育体制改革,黄教授这样的做法可能会是一种尝试,但是这种尝试是个性化的,是黄教授本人在功成名就之后可以做的一种方式。对于我们中国教育环境,如果不从体制上,不从教育形式上改革的话,那么这种尝试严格意义上来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