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要先对“高薪酬、高消费”动真格
- 发布时间:2014-08-22 13:47: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任编辑:孙业文
多家能源国企董事长被曝年薪超百万,多地从高管薪酬“下手”,陆续出台国企改革方案。金融和银行业部分高管薪酬的削减幅度可能高达50%!从昨天到今天,这样一条消息被广泛传播。虽然到目前为止它的真实性还没有达到印证,但它的关注度如此之高,从侧面说明央企国企高管薪酬改革的引人瞩目。
以能源行业为例,在河南某煤炭企业的一名煤矿工人,一年最低的收入是2-3万元,而据一份最新统计的“能源央企高管薪酬排行榜”,排在第一位的中国神华总裁凌文,年薪为159.56万元,第二位中煤能源董事长王安,年薪150.6万元;第三位冀中能源副董事长、总经理祁泽民,年薪为111.81万元。这样算下来,这些能源国企老总们的年薪,相当于这位煤炭工人的年收入的好几十倍。
国企老总的高薪酬并不仅仅是他们广为社会诟病的原因之一,一些国企高管打着职务消费旗号,在衣食住行玩等方面享受特权,奢侈消费,频频上演“不落腰包的腐败”。从近期纪检监督部门和媒体公布的情况来看,所谓“职务消费”的种类五花八门:为领导班子成员配备公务接待消费卡,在机场设立贵宾厅,超标配备公车,奢华接待宴请等等数不胜数。他们腰间的爱马仕,手上的伯爵表,以及到哪都讲排场,要豪华的形象,几乎深入人心。国企老总似乎成为了特权甚至腐败的代名词,一次次挑战着公众的神经。
针对这些问题,各地目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给出了答案。上海、北京、广东等多地已明确出台国资国企改革方案。方案中提出,将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企领导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和业务消费。此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提出,要真刀实枪推进国企高管薪酬改革,将对国企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
目前已有上海、甘肃、山东、江苏、云南、湖南、重庆、天津、四川、湖北、江西、山西、青海、北京、广东等省市明确出台了国资国企改革方案。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国企领导人员薪酬和职务消费监管问题,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磊认为,关键是要实现阳光分配。
石磊:通常讲的职务消费其实都是进成本的,最后不是进交易费用,就是进管理成本,这两项都是进入企业财务总成本的,因此管理起来相当困难,这里面极有可能导致挪用公款。常常有很多看起来是职务消费,实际上背后就是腐败,比如那些非法消费,甚至赌博。像这种情形,要想有效避免的话,我们就要把高管薪酬纳入到体制内来,这叫透明化,这叫阳光分配。
而对于国企高管的薪酬问题,石磊提到两个关键词:法人治理结构和社会资本。
石磊:未来改革的方向针对央企、国企,首先,要想真正对高管人员的收入水平有所限制,那么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而不是徒有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就很重要。尤其是薪酬委员会,针对高管人员的薪酬比例要有一个法律依据,要有公司规章,要有监督。第二,央企、国企要想打破一股独大的垄断行业性质,就必须引入社会资本,让更多私人资本、社会资本能够进入到过去一直被国企垄断的行业,借此将企业的资源多元化。社会资本介入就有可能为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和有监督的工资薪酬分配体系提供一个基本的制度保障。
各地出台的国企改革方案先从高管薪酬下手,有哪些深意?政策在未来推进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叶檀认为,从高管薪酬下手,主要是为央企改革建立正确的薪酬激励体制,使央企和国企朝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努力。
经济之声:各地出台的国企改革方案中都强调要严格规范国企的不合理收入,对负责人职务消费进行监督,这次国企改革从高管的高年薪高消费入手,有哪些深意?
叶檀:从高消费、高年薪入手,主要是为央企改革建立正确的薪酬激励体制。国企、央企的运行成本高,中间的徇私空间很大,导致这些企业行政化色彩非常浓,已经偏离了企业的本质。这一次的改革,就是要理顺这个关系,使得央企和国企朝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努力。
经济之声:是不是也有一种以儆效尤的意味在里面?
叶檀:所谓以儆效尤的话,我们要看具体的案例出台,到底会怎么处理。这一次它其实非常明确的是针对一个老大难问题来的,就是职务消费这块,所以现在就是下决心要改革职务消费这一块藏污纳垢的情况。
经济之声:有观点认为,高管的薪酬水平要和企业效益挂钩,并不是一刀切的降低薪酬,对此我们怎么看?
叶檀:高管的薪酬到底怎么样,要看他处于什么行业,处于什么企业,垄断红利有多少。如果说它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而且高管经历了一个经济周期的考验,在这个高管的手里,企业进入了上升周期,而且在行业下行的时候,这个企业依然能保持稳定,那么这个高管应该获得长期的期权激励,而不是获得高薪,这样才是一个正确的激励机制。如果每年给高管高薪的话,他的红利就会当场被拿走,他就没有动力去把这个企业做好。
经济之声:本轮国企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改革有哪些难点?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叶檀:改革的难点是毋庸置疑的,这么多年的改革文件都没有规范好,最主要的问题是,监管成本非常高,非常难以规范,就是经济没有新的体制来替代它。第二,在监管过程当中,比如说高管的职务消费,他用的到底是什么车,他每年出国考察几趟,他的福利住房到底是一套还是两套,到底是在东直门还是在西直门,这些都非常难以进行量化的衡量,所以这一次快刀斩乱麻,直接就取消或者用别的方式来处理。
经济之声:直接取消掉或者用别的方式来处理,就能够弥补或者说能够应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吗?
叶檀:对。职务消费从几个方面来解决,如果本来就是打入央企的成本,业务招待费,或者是管理费用这一块,那么就取消掉,每一次高管需要用的时候,比如说需要调动公司的车,或者出国考察的时候,就事论事来进行报销,这才是一个最好的方法。
编辑部观点:从法律层面强化对职务消费违纪行为的约束
评论编辑李硕: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则强调,除了国家规定的履职待遇和符合财务制度规定标准的业务支出外,国有企业负责人没有其他的“职务消费”。这表明国企高管职务消费问题已引起中央高度重视,也提醒国企高管不能存在侥幸心理、想方设法规避问题,而应该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位国企高管因为职务消费过多而被问责,甚至连通报批评都没有。应该从法律层面强化对职务消费违纪行为的约束,通过设定职务消费上限,将超出一定额度的违反规定的职务消费行为列为职务犯罪甚至贪污,将更具威慑力。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