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国资国企改革再提速 涉"深水区"直指核心矛盾
- 发布时间:2015-01-25 16:06:20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曹慧敏
2015年伊始,辽宁省多支具有国资背景的股票传来重大消息——沈阳煤业集团64亿煤电资产将借壳红阳能源整体上市,中兴商业改革重组工作启动,抚顺特钢也在为资产重组而停牌休整……
继去年11月发布“国资国企深化改革意见”后,近期辽宁省确定了5家试点企业,并在紧锣密鼓地制订多项细化方案。这意味着,随着深化改革关键年的到来,辽宁省国资国企改革再次提速。
在国资比重较高的老工业基地辽宁省,国有企业发展的好坏可谓全省经济的“晴雨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辽宁国企相继经历了政企分开放权让利、产权改革和建立国资监管体制等几轮改革,近些年虽然没有出现大规模改革潮,渐进式调整也取得诸多成绩。
辽宁省国资委统计数据显示,全省107户大型国企中,过去10年共有59户在集团企业或母公司层面实施了各种形式的改制重组。10年间,全省地方一级国企户数由3148户减少到1642户。企业资产总额、净资产、主营业务等年均分别增长13.3%、17.1%和6.5%,实现利润从亏损19.6亿元到盈利218亿元。目前,全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6家,发行股票28支,国有股本140.7亿元,占总股本的45%。资产规模过百亿元的企业有41户,收入规模过百亿的企业有12户。
“以股权多元化为重点的国企改制获得阶段性成果,国企法人治理结构有了较大进展,公司制治理和外派监事会制度普遍实行,三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国企布局逐渐优化,国资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国有中小型工业企业基本完成改制……”在辽宁省国资委副主任周荣强看来,这些改革让辽宁国企站上了新的起点。
记者近日在东北特钢集团采访注意到,“三项制度”改革颇有效果。东北特钢集团近年来推行全员竞聘上岗,逐步完善了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使员工结构及整体素质得到了优化和提升。集团党委副书记邵福祥介绍,目前企业内部“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一度困扰企业的“职工能进不能出”问题,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解。2011年至2013年,共有2179人由于劳动合同到期考核不合格等原因被解聘。
虽然改革成效明显,但辽宁省国资国企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机制性矛盾仍然较为突出,尤其是国有大企业的产权问题,成为国企改革的“深水区”。2014年8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深化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支持东北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切实增强国有经济发展活力。
为此,辽宁省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将矛头直指核心矛盾。据了解,本轮辽宁国企改革,将对竞争类企业国有股权比例放开、不设下限,鼓励非国有资本参与国企改制重组;推动国有资本从不具备优势行业和领域有序退出,新增国资更多投向具有一定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重要基础设施及民生保证等领域。同时将完善企业经营机制。
然而,改革并非易事。据了解,辽宁省上一轮国企改革虽然分离了部分企业办社会职能,但一些大型企业的“三供一业”(供水、供气、供暖、物业)并未分离,厂办大集体企业改制尚未实施,而且离退休人员还未移交社会化管理,全省国企为此承担的费用每年高达十几亿元。本钢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说,这轮改革为解除历史包袱提供了最后机会,本钢一定要紧紧抓住。
“‘深化改革意见’提出研究制订、分类解决国企历史遗留问题的统一政策措施和方案,并明确各级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全省力争用2至3年时间加以化解,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周荣强说。
据了解,目前辽宁省已经制定出台省属企业实施分类监管等4个意见,在辽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5户企业开展的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等四个专项改革试点也在推进之中。下一步,辽宁省还将抓紧研究省直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规范省属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省国资委管理事项清单等意见和制度,为国资国企改革创造良好的制度氛围,打造强大的政策合力。
长江学者、辽宁大学教授林木西认为,国企改革的实施和到位,将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强大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