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家机构获批筹备个人征信业务 细则或半年后揭晓
- 发布时间:2015-01-08 16:19:00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曹慧敏
以后看你还敢软件叫车后爽约不?随着个人征信市场化的闸门正式开启,不久的将来,类似的不良记录也许会影响你的房贷,而在相亲网上通过信用数据筛选伴侣防止骗婚,在求职时凭借信用报告获得单位的认可……这些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首批8家机构获批筹备
央行5日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包括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在内的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六个月,此举意味着国内的个人征信市场化的闸门正式开启。昨日,多位包括央行、征信机构及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的人士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均认为,中国个人征信市场空间巨大,其开闸将有效促进信用贷款、P2P以及生活应用等多个方面的征信应用。不过,个人征信行业仍需监管细则落地,具体哪些行为将被纳入个人征信记录,也仍未有明确规定。
根据《通知》,首批获准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的这八家企业分别为: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鹏元征信有限公司、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诚征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获批的8家企业中再次出现“三马”(马云、马化腾、马明哲)的身影。其中芝麻信用来自于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腾讯征信则属于腾讯旗下、深圳前海征信则源于平安集团。
有征信业内人士表示,由于这8家企业的成立背景各自不同,其提供的征信报告或风格迥异,其中蚂蚁金服和腾讯征信或都依据其互联网的线上优势,利用互联网上的数据来体现个人的信用价值。而包括鹏元、中诚信等一些企业则早已经历过线下发展的征信模式,“属于早已经存在的征信企业,现在获批属于正名”。
互联网征信数据涉及范围更广
根据央行征信系统提供的信息,截至今年的6月底,央行征信系统已经覆盖了8.5亿自然人。目前个人信用记录主要储存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信息记录是以个人在银行借债还钱为主。
那么个人征信系统放开后,由草根机构出具的征信报告与央行的征信报告究竟有哪些不同?一位基层央行征信人士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当前央行的征信系统覆盖仍然侧重金融方面,很多并没有信用卡或者接待记录的自然人征信记录依旧空白,“但草根化的征信报告或能更加综合体现个人的诚信状况,包括水电费缴纳、社保缴纳甚至网络消费等多个方面”。
蚂蚁金服首席信用数据科学家俞吴杰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的行为变成24小时可记录。跟传统征信业的数据相比,互联网征信的数据涉及范围更广,种类更多。”
作为首批获准筹备的鹏元征信的一位高管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中国最早一批从事征信行业的企业,其所作的征信业务更加社会化。据悉,鹏元此前已经为深圳的积分入户、奖项评定、人才招聘等提供了多项服务。
腾讯方面则回复记者称,腾讯将主要运用社交网络上的海量信息,比如在线、财产、消费、社交等情况,为用户建立基于互联网信息的征信报告。
具体细则或仍要半年后揭晓
虽然首批8家企业已获准筹备,但一位阿里内部人员近日向记者透露,此次央行的一纸通知,仍然属于较为模糊的概念,“详细规定可能要到6个月之后”,未知最终是否以发放个人征信牌照的方式设立准入门槛。
2014年8月,首批第三方征信机构获批企业征信牌照,此后有三批共34家第三方企业获得企业征信牌照,中国征信体系建设只差个人征信放开的“临门一脚”。与企业征信不同的是,个人征信因为牵涉到个人隐私等问题,因此在操作层面需要更加详尽的约束和规定。
目前,现有的《征信业管理条例》的第十三条就规定,“采集个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未经本人同意不得采集。但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信息除外。”同时,第十四条详细规定了禁止征信机构采集个人信息的种类。
有资深征信业内人士透露,随着个人征信放开,监管部门或将出台更为详尽的细则约束征信企业做好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权等多方面的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