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卫平还钱融绿前缘仍未了 平台归属成下一焦点
- 发布时间:2014-12-30 09:40:15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曹慧敏
随着融创昨日早间公告“已经收到宋卫平方面偿还的62.07亿港元净额以及应计利息”,曾轰动房地产行业的 “地产第一股权交易案”基本宣告完结,绿城压在融创手上的股权抵押也已获得解除。至此,融创与绿城除了上海融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融绿”)这一合作平台外再无其他任何关联。业内人士称,双方股权交易的决裂使得上海融绿平台的合作难以为继,平台归属也将作为股权并购案的后续被持续关注。
融创并购野心未灭
收购绿城的失败为扩张中的融创增添了些许遗憾,但是在不少分析机构和业内人士看来,交易终止对于融创而言并无不利,申银万国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虽然交易的终止令市场有点失望,但相对全面收购绿城这一方案而言,无疑要好得多。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更是指出,宋卫平抛融创投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以下简称“中交集团”),不但不会影响融创的持续扩张,宋卫平的还款反而还会为融创再下一城增添更充裕的现金。
就在融创与绿城的股权交易开始变天之时,市场曾有传闻称融创正在酝酿进军云南市场,渠道就是收购云南当地企业经典地产。虽然双方并未对该消息予以确认,但是业内人士普遍表示不足为奇。一位业内人士介绍,从融创现有业务分布看,项目集中在京津大本营以及上海、杭州、无锡、苏州和常州等东部城市,西南方只有重庆一个城市,虽然融创所倡导的是要精选城市、深耕区域,把市场做深做透,但是若想取得营收的持续增长,拓展新市场是必然的趋势。
“因此,对于像融创这样具备一定实力的房地产企业而言进入新城市市场最便捷的渠道就是并购,这样不仅能够避免重新建立团队,还能用最快的时间积累资源。”亿翰智库上市房企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化东认为,“大吞小”也正符合国内房企集中度提高的大走向。
严跃进也表示,从融创率先宣布提高项目售价可以看出,该公司对于2015年的营收有更高的目标,提高售价只是手段之一,新市场的扩展也需同步进行,而收购绿城股权的失利会让融创在下一个标的的选择上更加小心谨慎。
绿城高库存危机未解
和失落的融创相比,投入中交集团怀抱后的宋卫平因如愿以偿地“归城”而难掩兴奋,尽管他仍把股权卖给了中交集团,但是宋卫平以“更愿意做一个职业经理人”表达了掌舵绿城今后管理方向的决心。由此,业内人士也认为,与融创合作时只拥有话语权不同,“金主”中交集团在新的合作中或许不需要宋卫平团体交出管理权。
不过,夹在实力雄厚的央企和港商九龙仓两大并列第一大股东之间的宋卫平,真的能把好方向盘,把绿城带入更好的未来吗?对此业内评论褒贬不一。易居中国研究总监薛建雄认为,中交集团最大的优势就是低成本的资金,这对频频把错政策脉、几度进入资金困局的绿城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然而另有声音认为,中交集团作为央企,有种与生俱来的优势,其占据大股东之位以及进驻管理层后,在绿城内掌握多少话语权仍有待披露,宋卫平与中交集团现在达成的关于品质和客户至上的理念能否持续也有待观察。
除此之外,宋卫平需要摆平的难题还有很多。此前,绿城总经理田强的内部信就曾暴露,绿城仍有1000亿元的库存,其中60%为大面积、高总价、长周期的物业库存,另外在存货及储备的整体结构中三四线城市的库存也占到60%左右,股东资金也沉淀在酒店资产中,大量的在建项目是经营风险和现金流压力较大的公建项目。
另外,就在年底,在融创管理团队的带领下,绿城分别在天津和杭州拿地补仓,合计土地款超过80亿元,因此如何去化库存、消化土储,才是2015年宋卫平急需考虑的。
上海融绿归属存疑
目前,除了还未厘清的人员调整外,连接融创与绿城的另一纽带为上海融绿,业内人士认为,解决上海融绿的权属问题,两家公司的合作才算真正画上句号,但这显然不一定比绿城的股权交接更容易。
虽然归属未定,但上海融绿近日却动作频频,就在上周,上海融绿整体出售了上海的盛世滨江写字楼项目,出售价格为31.26亿元。融创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回应称,这与归属存疑导致甩卖资产回笼资金无关,只是单纯的卖楼。此外,在融创与绿城分手之后,双方合作的上海玉兰公馆项目也宣布涨价,市场猜测,涨价或是为平台拆伙之前,融绿在为抢收最后一季做努力。
不过,严跃进则指出,现在无法通过单一项目的涨价或售卖来判定上海融绿的未来命运,但融创与绿城的分手肯定会使得双方合作基础进一步削弱,从长久看,双方的合作肯定要大打折扣,从而终将归属一方。而绿城亦或融创,能否主动舍弃上海融绿运营的最好资源,接手一方又将付出何种代价都将成为融绿并购案的续集持续上演。
昨日,有市场消息称,上海融绿已花落融创手中,但该说法却未得到融创官方证实。融创相关人士也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关于上海融绿的归属,融创会以上市公司公告的形式给出交代,答案很快就会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