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新闻 > 国内经济 > 正文

字号:  

李克强访欧带回近千亿美元大单 高铁核电相继出海

  • 发布时间:2015-07-06 08:16:02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潘珊菊  责任编辑:朱苑桢

  中国国家领导人出访“欧洲时间”超三成

  在今年中欧建交40周年的大背景下,上周末,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加班”赶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赴欧盟出席第十七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并顺访比利时,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并访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总部。此访,李克强与欧盟以及法国领导人就国际产能合作、第三方市场合作等达成重要共识,并见证了数百亿美元协议的签署。仅在去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已访问了6个欧洲国家,今年上半年也已访问了2个欧洲国家,10月习近平即将开启新的访欧行程——访问英国。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上任以来也已7次出访欧洲。

  大数据

  3年半时间花53天访问欧洲23个国家

  据京华时报不完全数据统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上任以来,在3年半时间里共出访68个国家,耗时167天。其中,53天时间先后访问了23个欧洲国家。不论是出访国家和时间,欧洲都占领导人出访十分之三强。

  截至目前,中国领导人已访问了俄罗斯、白俄罗斯、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英国、意大利、瑞士、罗马尼亚、希腊、爱尔兰、西班牙。其中多个国家属于多次到访,例如,俄罗斯已经访问5次,德国访问3次,法国2次,希腊2次,瑞士2次。

  习近平主席上任以来,加上去年7月技术经停希腊进行过境访问已先后7次前往欧洲地区,其中到俄罗斯访问形式多样,有国事访问、正式访问、参加G20峰会、冬奥会、参加俄罗斯抗战胜利庆典等。此外,去年3月习近平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首次集中式访问欧洲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4个国家,同时,习近平那次访欧还创造了多个首次,包括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荷兰、8年来首次访问德国、27年来首次访问比利时、首次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首访欧盟总部。

  加上刚刚结束的访欧行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已至少7次出访欧洲,加上今年5月在出访拉美四国之时,在爱尔兰和西班牙经停,李克强的足迹已遍及欧洲11个国家。

  国家领导人出访除了常规的国事访问、正式访问外,参加活动、出席重要会议等都是方式之一。据京华时报记者统计,近年来,中国国家领导人出访欧洲,至少已出现了9种形式。

  □盘点

  一带一路

  中欧将实现战略对接

  在刚刚结束的李克强总理访欧议程中,有一个话题备受关注——中国的“一带一路”,对接欧洲的“容克计划”。此访,中欧领导人达成共识,双方决定对接中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和欧洲投资计划,同意建立中欧共同投资基金。

  就在不久前的6月6日,匈牙利首个确认加入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匈牙利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签署的第一个此类合作文件。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即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2014年2月,习近平应邀专程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习近平提出,欢迎俄方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使之成为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新平台。这是中国首次邀请欧洲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建设。

  一个月后的3月22日,习近平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访问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时,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这些倡议得到受访各国元首的赞同和积极响应。

  基础设施

  互联互通建开放市场

  去年3月22日至4月1日,习近平开启为期11天的首访欧洲行程,其间,中国接连与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及欧盟共同发表了5份联合声明,其中均有涉及基础设施的内容。习近平在同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举行会谈时进一步指出,要把中欧合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洲际合作倡议结合起来,以构建亚欧大市场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要坚持市场开放,携手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同致力于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

  在刚刚结束的访欧行程中,李克强表示,发展中国家正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发达国家也在实施“再工业化”,各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上需求旺盛。中方愿与欧洲投资计划对接,在基础设施共建上突破。中方有意愿积极参与欧盟投资总额为3150亿欧元的计划,我们支持实力强、有信誉的中方企业参与泛欧交通网络、中欧陆海快线、新亚欧大陆桥等基础设施项目,也欢迎欧方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开展的互联互通合作项目,完全可以纳入中欧基础设施合作的大框架,不仅有利于中东欧加快发展,实现欧洲东中西部地区平衡发展,也必将有力促进欧洲一体化进程。

  中欧双方可以装备制造为重点,在第三方合作上突破。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相应的施工设备、机械装备,经济发展也离不开铁路、电力、通讯等高端制造装备。

  中国制造

  高铁核电相继出国门

  此访欧洲,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仍不忘他的另一个身份——中国装备的“超级推销员”。此次,李克强除了高铁的“保留项目”,更积极地推销了中国核电站、船舶集装箱制造业。上任以来,李克强的足迹遍及欧洲10余个国家,带回了近千亿美元的大单。

  2013年11月25日,李克强访问罗马尼亚,在半天内密集会见7个欧洲国家的总理,推介中国“先进的核电技术和雄厚的建设实力”。此访,中国与罗马尼亚达成在高铁领域的合作协议。两国还将在4G方面加强合作。此外,中国还与匈牙利共同宣布,合作建设连接贝尔格莱德和布达佩斯的匈塞铁路。隔天,李克强与16个中东欧国家领导人或代表共同参观“中国铁路等基础设施及装备制造展”,他更是现场在一块展板前当起了“解说员”,为中国装备做补充说明。

  在访问德国时,李克强发表演讲指出,正在成长的“中国制造”与成熟可靠的“德国制造”有机结合,完全可以“珠联璧合”,还可以携手开拓第三方市场。

  2014年访问塞尔维亚时,中国、塞尔维亚、匈牙利、马其顿达成共识,一致同意将匈塞铁路延长并升级,打造中欧陆海快线,将直接辐射人口3200多万,建成后将为中国对欧洲出口和欧洲商品输华开辟一条新的便捷航线。去年10月,李克强向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推销了中国的“高寒高铁”。两国总理见证了中俄签署高铁合作备忘录,推进构建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优先实施莫斯科至喀山的高铁项目。

  中国护照

  赴欧签证更快更便捷

  截至2014年,中国公民出境游突破1亿人次,欧洲是排名第二的主要目的地国家。早在2013年9月,荷兰就宣布简化对华签证,只有申请长期(逗留期限超过三个月)签证的中国公民,才需要到荷兰驻华大使馆以及驻上海和广州的总领事馆申请签证,其他的可以委托他人提交申请。

  其实,在历次访欧行程中,除了经贸合作,便利人员往来也成为领导人们“超级推销”的内容,普通公民出行的签证便利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14年3月22日至4月1日,习近平访问荷兰等4个欧洲国家,同年下半年,荷兰再次全部简化对华签证手续并加快签证受理时间,平均签证受理时间缩短为48小时。几乎同时,意大利也宣布将中国公民赴意签证办理时间缩短到36小时,成为欧盟国家中对华签证最快的国家。

  此次访欧的李克强也不例外,欧盟宣布将在中国15个非设领城市设立签证中心,便利更多中国公民申请赴欧签证。法国宣布,将向更多中国公民提供五年期往返免签便利,并在法方驻中国领馆区外,设立若干签证办事机构,方便中国公民就近获得签证。

  无独有偶,去年6月,李克强访问英国,英方当日宣布将放宽对中国游客和商务人士的签证限制,简化中国个人旅行者网签申请程序,而且英国正与其他欧洲国家谈判,希望允许中国旅行者通过单一程序申请英国和申根国家签证。此前,签证难办一直困扰赴英中国民众。去年10月,李克强访德期间,双方就大力简化签证程序达成重要共识,以48小时为目标签发短期签证。

  中国护照的“含金量”正在逐步升级。

  □解读

  欧洲对于中国重要性体现在哪儿?

  欧盟集团效应对中国很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孟虹分析,从政治上来看,欧洲一体化发展是战后区域性发展比较独特的一种模式,这对亚洲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发展都有一定借鉴意义。欧洲发展原来是一个经济联盟,欧洲各个国家之间比较强势的几个国家,例如德国、法国等,它们的经济发展很多地方是可以和中国互补的。

  这次李克强访欧和当地签下了很多大单,这都是在特定背景下形成的。由于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今年又恰逢中欧建交40周年,此次中欧峰会面临比较好的契机。在全球治理方面,欧洲影响力越来越大,包括环境、能源、气候方面,中国和欧洲有希望携手在建立新的世界秩序方面有所举措。

  从全球安全政策上考虑,欧洲在二战后发展其实是处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博弈,为了保全欧洲的稳定发展,欧洲要学会自强自立,主动扮演角色。在这个方面,中国走出去发出强音是和欧洲利益比较相近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认为,欧洲对中国的重要性体现在欧盟的集团效应,它是单一货币统一市场,经济产量世界第一,中欧合作是世界两大经济体的合作,欧盟成员国有成熟的市场和高新技术,两个方面决定中欧合作,不论是经济上还是国际事务中的合作都非常重要。

  冯仲平说,中欧有很多共同利益,决定合作是互利共赢的。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欧洲现在经济增长低迷不振,他们也需要重振经济,中欧合作有共同利益。

  领导人密集访问欧洲有何国内因素?

  有利于中国稳增长调结构

  外交咨询委员会委员、翻译室专家、前驻瑞典大使陈明明表示,从政治上来讲,欧洲是一个大块头,它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当中很重要,拥有5亿多的人口,地理位置位于美国和俄罗斯中间,是全球格局中的重要一级。同时欧洲在经济互补性上很重要,是我国重要外资来源和技术来源地,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对中国市场出口、吸引高科技技术都很重要。此外,在环保清洁能源方面,欧洲很多方面都值得中国学习。

  欧洲从地缘政治安全角度来讲,不对中国的核心利益构成挑战。欧洲不同于美国,中国的崛起对欧洲是利好,不是威胁,中国发展并不对欧洲构成威胁。中国发展以后,欧洲将更加倚靠我们的市场和力量,看重中国的投资,这是对欧盟最大的吸引力。

  欧洲在发展对华关系中比较积极,高科技技术领域非常开放。总的来说,双方互补性非常强,这些原因决定中欧关系具有很强的势头,相对中美关系来讲,干扰也少。每年中欧和欧盟都有一个高层交往机制,这样频繁的交往机制突出表明两地关系密切,说明双方共同点很多。

  冯仲平也认为,政治方面,中国要和欧洲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国际挑战,共同塑造新的世界格局。从经济角度讲,中国很多技术是从欧洲引进的,这次李克强总理提到的中欧合作开辟第三方市场,这是中欧未来发展很重要的方向,也有利于今后中欧合作。对中国来说,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

  中欧合作未来将呈现出哪些趋势?

  消障碍同发声投资更广泛

  孟虹认为,未来中欧合作会更加密切,在外交方面会不断改革,共同发出更强音。中国在国际上的声音和话语权会不断加强,在和平安全政策、经济发展等方面体制的建立会越来越完善,目前在金融方面还有很大空间和需求需要建立一个新全球秩序,这一点中欧可以进行密切合作。

  另外,涉及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环保、气候和能源方面,中欧也会发出最强音。国家与国家以及地区间的经济互补方面非常需要借鉴欧洲发展模式,欧洲则需要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的活力,如果没有中国强劲的发展动力,欧洲可能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处于被动的发展状况,可能会受到其他竞争对手的威胁。中国活力和欧洲技术经验可以互补,欧洲在整个发展过程有很多创新发展理念,这些都和中国现今提出的一些政策是一脉相承的。

  陈明明认为,在核心利益上欧洲会支持中国的立场,中欧发展前景非常好。下一步,双方在双边投资应该是更广泛的,中国在进一步城镇化、改善环境、节约能源方面,欧洲可以提供技术支持,整个势头会越来越好。

  随着双方领导人会晤多了以后,有助于消除双方关系发展的障碍,中国公民访欧会越来越容易,这是明显能够感受到的。同时可以减少贸易壁垒,购物越来越方便,借助欧洲技术来解决中国环境问题,这些老百姓都可以直接受益。通过欧洲高科技技术的转让,未来将有更多新技术为国人服务。

  冯仲平表示,中欧未来要共建四大伙伴关系,即和平、增长、改革、文明。现在中欧合作其实就是朝着这个目标发展,一方面增加政治互信,一方面加强经济合作,此外还加强人文交流,秉持着这三大支柱是整个中欧关系的全部内涵。中欧之间干扰因素不多,共同利益很多,因此中欧当前合作节点很好。

高铁 详细

涨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1 内蒙一机 15.21 4.82%
2 双环传动 9.85 4.57%
3 山东路桥 6.35 4.10%
4 中鼎股份 18.12 2.60%
5 南京聚隆 48.20 2.44%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1 凌云股份 15.21 -2.75%
2 盾安环境 7.21 -2.44%
3 鹏翎股份 15.10 -2.27%
4 天铁股份 23.00 -2.13%
5 祥和实业 22.50 -1.79%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