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9日 星期天

财经 > 新闻 > 国内经济 > 正文

字号:  

城投债发行环比锐减超9成 政府融资平台谢幕在即

  • 发布时间:2015-01-13 07:28: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曹慧敏

  融资平台消亡的步伐比想象中来得迅速。2015年开始近半月,城投债仅发行4只,规模共计47亿元,环比上月锐减超9成,甚至不及2014年月均发债近1500亿元的零头。与此同时,银行贷款、信托等平台融资方式也风光不再、日渐式微。专家预计2015年政府参与投资类项目投融资需求超8万亿,将通过PPP和地方政府发债解决,政府融资平台谢幕在即。

  冷 清 发行锐减几近“绝迹”

  Wind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2日,自2014年12月份以来,城投债发行仅60只,发行规模为776亿元。其中,12月全月共发行56只,规模为729亿元。相比去年11月份的123只、1169.2亿元的市场规模,发行量基本“腰斩”。而2015年近半个月以来,城投债的发行更是几近“绝迹”。两周仅发行4只,规模仅为47亿元。

  在发债类型上,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和定向工具发行量均出现大幅放量下跌趋势。其中企业债和定向工具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开张”。在资金投向方面,去年12月份以来,整个城投债呈现出向公共事业、运输等行业倾斜的特点。12月城投债的投向行业中,对运输和公共事业的支持额度有所增加,对多元金融、建筑工程和地产行业的支持力度有所减弱。

  和一级市场发行的冷清相比,二级市场同样遭遇“滑铁卢”。一直以来,城投债因为有地方政府的背书,经常作为信用债市场的“宠儿”备受追捧,收益率下行也“根本停不下来”。自去年11月下旬开始,特别是在12月中上旬,城投债几乎一夜之间沦为“弃儿”。中债收益率曲线显示,虽然去年12月下旬至今城投债收益率跟随债市企稳有所修复,但仍较去年11月的低点整体反弹近百基点。

  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人士坦言,除了年末资金面趋紧、股市上涨分流等导致去年末债市整体回调的因素外,最主要还是受监管政策面影响。“比如,中证登在2014年12月8日发文提升企业债质押门槛,部分城投债马上或即将丧失质押资格,导致其流动性溢价重估提前展开。这期间部分城投债收益率曾出现短期近百基点的反弹。”该券商人士表示。

  失 宠 地方政府不再兜底

  国务院43号文出台以后,财政部发布了《地方政府性存量债务清理处置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截至2014年底的存量债务余额应在2015年1月5日前上报。机构由此担心,未来地方债务甄别完成后,未被甄别为政府债务的城投债将失去政府隐性担保,从而面临信用重估风险。业内人士表示,这才是城投债几乎成为市场“弃儿”的根本原因。

  2014年12月15日,乌鲁木齐市财政局网站公告称,该局决定撤销将“14乌国投债”纳入政府专项债务的决定。常州市天宁区财政局在一份说明中将“14天宁债”纳入政府债务,但是次日天宁区财政局突然发布更正函,称该项债券不属于政府性债务,政府不承担偿还责任,应由常州天宁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天宁建设)自行承担债务管理和偿还责任。分析人士认为,近期城投债发行萎缩无疑受到此前江苏和新疆两起城投债风波的影响。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对地方政府融资体制的改革还将继续抑制城投债的发行,给基建投融资带来不利影响。“虽然上报存量余额对城投债市场的影响现在还无法判断,但这与去年12月以来多个地方政府相继取消债券担保事件结合在一起,引发了市场对城投债市场的担忧。同时发改委对企业债审批的条件提高和节奏放缓,导致城投债发行门槛不断提高。”徐高表示。

  “在2015年1月5日前完成地方政府性存量债务上报之后,城投债在某种意义上就已经消失了。”上述券商人士坦言。他认为,这绝非表明地方平台公司完全失去发债融资功能,比如该平台公司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信用发行企业债。“当然,失去了政府的‘兜底’,这些企业债不管在一级市场的发行成本和二级市场的欢迎度方面要大打折扣。更何况,前段时间国家发改委在企业债发行审批方面,其发债门槛更加‘苛刻’”。

  对此,此前一位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安徽某城投人士深有体会。“按以前惯例,遇到这样的情况,平台公司会想到银行、信托等其他融资方式,因为在债务扎堆的情况下,‘借新还旧’比变卖资产等其他筹资方式要有效得多。”该城投人士说。“但是今年来看,通过银行贷款和信托融资也不太顺利。银行和信托公司都很注重融资方的风险评级和担保状况。”该券商人士表示。他透露,近期国务院43号文及财政部存量债务处置细则等相关政策的出台,让“城投牌照”比起先前大打折扣。

  以信托为例,用益信托网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下半年以来,地方平台以信托方式为基建项目融资量现递减趋势。其中7、8、9、10月份,基础产业类(集合)发行规模分别为260.88亿元、207.42亿元、195.74亿元、186.09亿元,发行规模处于下滑通道中。

  突 围 仍需依靠PPP模式

  “预计2015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将不低于20%,我国基础设施投资额将达13.55万亿元左右,其中市场化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额为4.99万亿元,政府参与投资类项目投资额约8.57万亿元。”中债资信公共机构首席分析师霍志辉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8万多亿政府参与的投融资需求,钱从何来?路在何方?“下一步一方面发政府债券,另一方面大力推进PPP,作为补缓措施。”财政部财科所金融室主任赵全厚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霍志辉表示,存量地方政府性债务再融资资金,在地方政府发债资金不足时,将到期存量债务置换为10年以上长期债务或允许融资平台进行债务周转。对新增基础设施融资资金原则上通过PPP和地方政府发债解决,剥离融资平台融资职能。长期看,大力发展和培育地方政府债券市场,扩大地方政府发债规模,着力推广PPP模式,建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市场机构三方共同消化存量地方债的机制。

  “此次地方政府性债务甄别之后,地方政府将通过发行政府债券对存量债务进行置换,用以置换现有存量政府债务的政府债券利率会显著低于融资平台发行的城投债,期限也会更长一些,至于置换债券的规模还未可知。”赵全厚表示。

  事实上,无论是财政人士还是市场人士,大多认为政府发债置换的规模是有限的,缺的几万亿融资,最终还是要依靠PPP模式。“今年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空间会进一步压缩。但是PPP模式中,国有资本进入比例不会小,融资总量不会有太大影响。”赵全厚认为。

  不过仍有不少观点认为PPP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难免存在困难和问题。一些地方财政系统人士曾对记者表示,虽然要积极推进PPP,但究竟具体如何实施还是一团雾水,此外民间资本虽然兴致高,但大多仍持观望态度。

  对此,赵全厚认为,从上到下的各类PPP培训有助于地方财政逐渐找到方向。此外,他还表示:“PPP中的社会资本有两类,一类是民间资本,另一类是国有资本。即使民营资本进入有些犹豫或者有些难度,至少可以肯定明年将有不少国有资本作为社会资本参与PPP。国有资本不仅考虑盈利,还要考虑社会效应,加上地方政府推动PPP发展的热情很高,所以明年应该有不少战绩。”

  尽管如此,霍志辉认为,扣除社会资本投资、PPP、财政资金、地方政府发债资金后,2015年新增基础设施项目仍存在2万亿元左右资金缺口。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