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特点:"多"、"新"、"难"
- 发布时间:2014-12-16 10:54: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孙业文
今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发布会上马建堂谈到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多”,被调查对象多,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工商户7000多万。第二个特点是“新”,经济普查为了提高普查数据质量,引用了很多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比如说PDA,靠这个新手段采集数据、空间定位、拍照“三证”。马建堂表示全国几百万普查员过去没有用过这个“新武器”,到底是不是能够在我国顺畅地把它使用好,一开始不是特别有底。第三个特点是“难”。马建堂表示到企业、个体户家里去调查,实在是打扰人家,尽管是法定义务。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搞好“三经普”,确保数据数量,确实感觉难度很大,压力很大。以下为答问实录:
中国日报记者:请问马建堂局长,您作为国家统计局的局长曾组织和领导了两次经济普查和一次人口普查,这次经济普查过程中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马建堂:非常感谢你的问题。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多”,被调查对象多,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工商户7000多万。第二个特点是“新”,这次经济普查为了提高普查数据质量,引用了很多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比如说PDA,我们就靠这个新手段采集数据、空间定位、拍照“三证”。全国几百万普查员过去没有用过这个“新武器”,到底是不是能够在我们国家顺畅地把它使用好,一开始不是特别有底。第三个特点是“难”。到企业、个体户家里去调查,实在是打扰人家,尽管是法定义务。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搞好“三经普”,确保数据数量,我和我的同事们确实感觉难度很大,压力很大。但是今天为止,数据发布以后,也确实感到很欣慰。
马建堂:但欣慰之余,你问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想恐怕是六个字:感激、感谢、感恩。第一要感谢中央的正确领导,各部门、各地区的大力支持。经济普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活动之一,没有各级政府的支持、组织,想完成一次高质量的普查是很难的。
二要感谢广大调查对象的积极配合。和任何法定统计调查活动一样,普查是所有企业和自然人的法定义务。经济普查确实给调查对象带来了“麻烦”,因为我们经济普查至少要到人家家里两次。在摸底阶段去一次,了解这个小区有多少户企业,据此绘制电子地图,之后正式调查还得去一次,如果这个企业、这个个体户在试点阶段被抽中,在事后质量抽查阶段也被抽中了,那至少要去4次。现在是现代社会,大家对报告自己的企业和个体户的信息还是有顾虑的。尽管有这些顾虑,尽管有一些麻烦,但是7000多万调查对象应该说高度、积极配合这次调查。没有7000多万调查对象的配合,没有他们的奉献,“三经普”也不可能成功。
马建堂:三要感谢今天在座的和更多不在座的媒体朋友们。我们讲,普查利国利民,普查连着你我他。这个媒介、这个桥梁是谁?就是广大媒体。媒体朋友在两年多的普查期间里倾力、倾情,多种方式宣传普查、支持普查、监督普查。所以这里对在座和不在座的媒体朋友表示衷心地感谢!
马建堂:四要感谢300多万普查人员的奉献。任何一次调查最累的应该说是一线的普查人员。我们第三次经济普查聘请了300万普查人员,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的累和可爱在哪里?首先是辛苦。普查两年多,入户登记期间三四个月。入户调查是在今年一季度。有的地方很冷,顶风冒雪、走街入巷、逐家逐户、加班加点,非常辛苦。第二个“累”是心累。7000万调查对象,每个普查员负责100户上下,大多数普查对象是配合支持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不太理解。有的普查员入户5、6次、7、8次才能完成普查任务,而且有的还不太被理解,所以“心累”。去年我搞了一次座谈会,请基层的普查人员座谈我们如何改进工作。基层的普查人员、基层的统计人员,未等开言泪先流。我当时在网上写了一篇东西,在我们自己的网上发了,叫“他们纯朴的眼中,为什么总是流淌着泪水”。所以我们“三经普”能取得成功,我真的衷心地感谢300万普查人员,他们是普查最可爱的人。
马建堂:四川有这样一位普查员,女普查员。普查期间她怀着身孕,仍然坚持工作,每天晚上回来她的脚都是肿的,她的老公给她洗脚,普查接近完成以后她生了一个儿子,她给孩子起名“经普”,她老公姓曾,孩子叫“曾经普”,这位普查员来到了现场,李霞同志,我们最美的普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