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新闻 > 国内经济 > 正文

字号:  

地方债比肩国债定价受诟病 专家:非真正市场化

  • 发布时间:2014-10-23 18:49: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孔彬彬

  【导读】十省市地方债“自发自还”试点收官,评级与定价受诟病。经济之声评论:地方政府债发行公开透明仍需要多方面配套努力。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 今天,随着深圳42亿元地方债招标完毕,今年10个省市总额为1092亿元的地方债发行已经正式收官, 从评级结果来看,试点省市地方政府债券均得到了评级机构AAA的评级,清一色的AAA评级以及比肩国债的定价为市场所诟病。

  今年5月21日,财政部印发《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的通知,经国务院批准,2014年上海、浙江、广东、深圳、江苏、山东、北京、江西、宁夏、青岛试点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这标志着中国地方政府融资方正从以往主要靠平台融资向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市场化举债融资机制转变。

  10个试点省市在经济、财政规模及债务负担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发行的债券都无一例外得到AAA评级,虽然债券利率出现分化,但定价却不合理。从5年期地方债中标利率来看,江苏省、江西省较高,而欠发达省份宁夏的同期限的利率比江苏、上海两地都低。

  不久前,财政部下发《地方政府性存量债务清理处置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明确,2016年起只能通过省级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方式举借政府债务。我们认为,未来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如何公开透明,真正走向市场化,还需要多方面的配套努力。

  知名财经专栏作家叶檀表示,地方债比肩国债利率,是中国特有现象,短期内难以改变,因为在投资者眼中目前所有债务政府都会兜底。叶檀认为本次发行的地方债,只能算是市政债的引子,并非真正的市场化开端。

  叶檀:现在各个地方发行的地方债利率基本都相等,看起来不那么市场化,其实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从现在来看不太会改变,首先市场人士对于地方政府发的债券,尤其是省级政府的,不管你是比较贫穷的地方,还是比较先进的地方,他都认为既然是政府兜底的,它的偿债能力肯定是有保障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债务发行的利率都会比较低,相应来说价格就比较高。省级债跟中央政府的国债利率基本相同,也就说明我们现在的省级政府的信用水准在市场投资者眼里,跟国债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现在虽然是市场化的评级机构在做,但是相对来说比较垄断,而且现在刚好是第一批发行,还不能知道哪些债不能偿还,哪些债可以偿还。考虑到这些地方政府未来还有继续借债的要求,所以相信资不抵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而且它的偿还一定会没有问题。所以我们可以把投石试水的这笔债券,视做是中国债券的一个影子,而不是说真正的全面的市场化的开端。

   经济之声:有分析认为地方债比肩国债的中标利率表明,自发自还试点中的非市场化因素普遍存在,而且地方政府对以银行为主的承销商有着很强的影响能力,银行一方面对债券的定价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另一方面迫于业务上的竞争压力,搞好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又成了银行无奈的选择,这种弱势地位必然导致真实的市场需求状况被扭曲。怎么看这种分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战略研究部副研究员张茉楠对此作出解读。

  张茉楠:首先推进市政债,特别市政债的试点,它可以通过原来从灰色的融资转为阳光融资,很大程度上减少地方政府对影子银行或者地方融资平台的依赖。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信贷市场压力,特别是融资利率非常高的这样一种状况。我们可以看到最近的中标利率相对来讲还是比较低,特别像宁夏这些地区,因为像宁夏这些欠发达地区也恰恰是财政压力和收支比较大的地区,特别是随着地方债偿还高峰期的到来。2014年和2015年恰恰是地方政府整体再融资非常大的一个时期,所以一些地方政府能通过招标或者是通过市政债的方式降低融资利率,降低融资成本获得融资,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个相对有效的方式。但是更多的问题是本身市场债是一个市场化的方式,在银行或者是政府主导下,在一定程度上没有为高风险而支付高溢价,所以可能是享受了一种无风险资产的低成本优势,但是这个恰恰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道德风险,所以这个是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经济之声:还有观点认为在自行组建承销团的情况下,承销商基本都是国有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发债,最终由金融机构购买,有点类似“左口袋换右口袋”,您怎么看这种评价?

  张茉楠:对中国来讲,现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财政金融化,本来应该由财政所承担的权责由金融机构来承担一定的风险,包括这种金融改革一系列的问题,也跟现在整体所说的投融资体系和投融资体制不完善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没有正常的市场化融资渠道,像基础设施这种投融资,或者是像地方政府的一些市政债,由金融机构来承销或者是由他们来更多起主导性作用,这本身就是中国在财政和金融方面权责没有完全划分的原因,或者是处于一种模糊地带所产生的金融风险。比如说前期我们有不良资产,其实也面临一种问题,就是如何不在处理财政问题、债务问题新增一些连带的金融风险,这个对于未来的财政和金融体制改革是一个非常大的指引,如何规避这种金融风险。

   经济之声:我们知道美国是市政债券最早发展、规模最大的国家,其市政债品种丰富流动性强,发行主体权限广泛,投资群体分散,在您看来目前国内地方债发行可以从中学习到什么经验?

  张茉楠:现在不仅是美国,全球50多个国家,有40多个国家都在推市政债,美国历史非常悠久,而且相对整个制度体系、框架体系比较成熟,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美国是一个法制国家,无论是市政债还是政府的债务,都相当于公开的IPO,就是它都要在公开市场上通过法制和市场的监管来形成。比如美国的信用体系完善,它不仅有严格的信用评级制度,而且有非常严格的信用或者信息的披露准则。像美国的地方政府,它要经过公开的证交委员会来制定信息披露原则,就有点类似于我们的政府会计制度。所以这就相当于地方债进行了一次公开的IPO,地方政府所有的信息要公开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和保证信息的透明。

  第二个方面,因为美国是法制国家,所以它所有的风险管控、发债规模都要以法律为准绳。比如每年美国政府地方债的发债规模,它的信用评级或者它的风险监管,都被纳入到美国的法律利息之中,包括它的债务管理,它一整套的信息披露、债务管理、法律制度和信用评级制度就是把风险和所承担的风险主体划分清楚,这样就不至于产生风险。

  所以这个特别值得中国借鉴,而未来中国在地方政务管理上一定要把那些隐性债务透明化,这是其一。第二叫隐性债务显性化,由软约束逐渐向财政的硬约束转换。第三,无论是在发债规模,投资限额还是在信用评级上,一定要有非常完整和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最后中长期的这种改革方案就是推进中国投融资体系改革,从制度上来化解这些风险。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