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 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不变
- 发布时间:2014-10-17 07:28: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王斌
央行16日发布了前3季度我国金融数据,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有可能再创历史新高。总的来看,当前金融运行基本平稳,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适度增长,信贷结构继续改善,市场流动性比较充裕。展望未来,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央行16日公布的前3季度金融数据显示,新增贷款规模明显回暖,M2保持了平稳增速;社会融资规模则在表外融资萎缩的拖累下同比少增。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预计,今年贷款规模可能会创历史新高,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
今年贷款规模或创新高
备受市场关注的各项金融数据中,贷款的表现明显超出市场预期。央行数据显示,前3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68万亿元,同比多增4045亿元。其中,9月增加8572亿元,比8月多增1547亿元,明显高于7300亿元左右的市场预期均值。
总体来看,前期政策重点支持的领域信贷增速较快,是导致贷款增长回暖的重要原因。分项来看,与棚户区改造相关贷款增速二季度已达到较高水平,三季度继续攀升。9月末,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1.16万亿元,同比增长47.9%,增速比上季度末高5.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20个百分点。其中,棚户区改造贷款同比增长79.4%,增速比上季度末高1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52.9个百分点。另外,“三农”、小微企业、西部地区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继续维持较高增速。
另外,新增信贷好转还显示出前期银行风险偏好收缩有所改善。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9月表内信贷明显增长,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新增量季节性回升,中长期贷款也继续增加,表明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略有加强。
和表内信贷回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表外融资延续前几个月的下滑趋势,并导致社会融资规模比去年同期减少1.12万亿元。
在三期叠加的背景下,经济发展要有一定的速度,但更看重耐力和后劲。与之相对应的,宏观政策也要着眼于为长期发展提供持续支持。盛松成分析,表外融资的收缩,表明年初以来加强表外业务监管的政策措施成效显现,这有利于缩短融资链条,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盛松成预计,新增贷款规模在2009年达到历史最高的9.59万亿元,从前3季度情况看,今年的贷款可能会超过这一水平,总体流动性比较充裕。
对待数据波动更为审慎
金融机构月末“冲时点”往往会对金融数据产生较大影响,这次金融数据是在实行存款偏离度管理后统计的,这种同比数据会准确吗?
据了解,存款偏离度管理措施自9月11日公布以来,存款季(月)末冲时点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不过,由于去年同期月末存款余额具有明显的冲时点特征,新规实施客观上也导致货币供应量实质上的不连续与不可比。
盛松成认为,如仍按照原来的方法计算货币供应量增速,货币供应量实际增速将被大幅低估,影响社会各界对经济金融形势的准确判断。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央行在本次计算M2增速时调整了统计方法,剔除不可比因素,也就是剔除去年同期存款冲时点的金额。计算结果显示,9月的M2增速为12.9%,比8月的12.8%高0.1个百分点,仍处于调控目标范围之内。盛松成表示,经过调整,可基本纠正对货币供应量增速的低估或者高估。
货币政策强刺激难现
由于近期CPI回调,PPI继续负增长,有观点认为应采取全面降息等措施对经济施以更强刺激。
然而从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季度例会和央行行长周小川10月的表态来看,稳健的基调依然未变。盛松成表示,随着经济总量增加和经济潜在增速放缓,未来货币信贷增速可能总体会趋于下降。未来,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目前我国流动性总体充裕,银行间市场资金面较为宽松,继续大幅宽松政策的效果如何实难预料。虽然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少增,但总规模仍处于历史同期第二高位。而且,数据显示银行间市场并不缺钱,更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引导更多信贷投放。
由于政策发挥效力有一定的迟滞,前期的定向和微调措施有望在下一阶段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徐高认为,整体超预期的信贷投放量释放出货币政策总体维持宽松的信号。同时,近期政府放松房贷、降低正回购利率等政策措施也都传递出宽松的意味。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表内信贷对居民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有望增强。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分析,9月的高频数据好于8月,预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将有所改善。
央行数据还显示,9月当月财政存款减少3137亿元,反映9月财政支出力度有所增强。预计未来信贷数据将好转,降准降息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