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财经 > 新闻 > 国内经济 > 正文

字号: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家长做"学租族"推高租房市场

  • 发布时间:2014-08-27 15:14:00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手记  责任编辑:曹慧敏

  8月是租房旺季,近年来这几乎已经成了一条定律,背后的推手是越来越多的“学租族”家长。

  “学租族”现象已经存在十余年,这些家长们被称为现代“孟母”,为了孩子不断随着学校迁移。“一年级的时候租房的家长也就五分之一,到了六年级将近一半了,现在孩子上初中,还没开学,家长论坛里大家交流最多的就是租房信息,看来多半家长都打算租房,实在扛不住了。”一名家长说。

  “学租族”近年来愈演愈烈,日益壮大,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家长“扛不住”了?他们被迫选择这种生活有什么苦衷?背后又是怎样的纠结和隐忧?

  为了城里的名校“有家不能回”

  “孩子上学前,我们一直住在位于亦庄的新房。虽然北京二中和史家胡同小学在这里联办了一所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但由于是新建校没有可以借鉴的‘历史’,我们家,还有小区里不少家庭最终选择了让孩子回城读书这种较为稳妥的方式。我们在城区租了一个很小的一居,只是吃饭、睡觉、孩子写作业;周末回到亦庄自己的大房子里,孩子像度假一样高兴。想想一家人有家不能回,心里有时挺不是滋味……”

  李女士称她家的“学租族”生活为一种“迁徙”——每周在城里城外转移。这种情况在“学租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五环外的房子和二环里的名校成了他们内心巨大的纠结。

  随着近些年北京房价越来越高,不少人买的房子越来越远,出了四环、五环,到了亦庄、天通苑、回龙观、通州、大兴……京郊大型社区汇集的人越来越多,可是教育资源却没有跟上,城里的名校成了一些家长无法抗拒的诱惑。跨越半个北京的距离去上学,接送显然是不现实的,大多数学校也没有校车,租房成了唯一的选择。

  四年级孩子的母亲林女士在教育社区的论坛上“介绍经验”说,虽然京郊一些大型居住区有不少所谓的名校办的分校,但是家长们打听后发现,学校当时的教师队伍并不都是名校师资,学生生源的水平也不好保障,即使硬件条件都很不错,但是很多家长不敢做此“赌注”,于是这些家长最终选择纷纷加入“学租族”行列。这些家庭周末和寒暑假要回到自己家里,租的房子宁肯空置几个月也不能退掉,因为再租就不容易了,负担沉重。

  “谁敢把时间浪费在路上?”

  这已经是张女士6年来的第四次搬家。看着西单这套不足80平方米的老旧单元房被家具塞得满满的,12岁已经上初一的儿子不得不和父母挤在一个卧室里,而在六里桥的150平方米自家大宅却只能出租给别人,张女士心里充满了无奈。

  “六里桥到西单并不远,可是非常堵车,上下班高峰经常寸步难行。如果每天路上耗费两三个钟头,就要挤占孩子的睡眠和学习时间。”北京的拥堵状况这些年有增无减,也是导致“学租族”激增的一大原因。

  “中学早读时间是7点一刻,如果开车接送孩子,6点起床,6点半出门二环已经开始堵车了;晚上5点放学正好赶上下班高峰,一个半小时都不一定能到家,如果7点开始写作业,据说起码要写到11点,那孩子的睡眠时间只有7个小时,根本不够。”张女士因此坚定了租房的决心。“一年的房租将近10万元,但对于学习负担很重的中学生来说,时间比什么都宝贵。”她将再当6年“学租族”,坚持到孩子上大学为止。

  年级越高,“学租族”的比例也不断上升。一位重点中学高三学生的家长透露,他们班在学校周边租房的家庭超过8成,“比拼的就是时间、精力,分秒如金,有点条件的都租房了,谁还敢把时间浪费在路上?”在很多家庭的“高考账本”里,租房俨然成了一项最大支出。

  “一所名校养几个中介门店没问题”

  “最近租房的一进门,只要是北京人,中年的,那基本就是为孩子上学的,这类人的特点是心急,不惜血本。8月份,来登记找房的将近80%以上都是学生家长,从业务量上来看,一所名校养几个中介门店绝对没问题。”

  西单“我爱我家”分店的一位工作人员称,正是摸准了家长的这种疯狂势头,一些房主待价而沽,名校周边的房租价格越悠越高,这几年涨幅超过50%。西单附近名校汇集,路口南边一个回迁楼佳慧雅园,60平方米的一居前年租价4000元,现在已经到了6500元;离实验二小咫尺之遥的小区新融苑更是离谱,90多平方米的两居几年前是6000元,现在已经过万,“出一套抢一套,稍一迟疑就没了。”

  对于不少工薪阶层的“学租族”家庭来说,昂贵的房租是越来越沉重的负担,家庭收入的一多半都用来支付房租,而明年,还不知道要涨几成,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在这种生活里“死扛”多久。

  “这也是为孩子的安全考虑”

  上学期期末学校下发的一纸“安全通知书”使班里的“学租族”又增加了不少,西城区一所名校的五年级班主任刘老师向记者表示,已经到了小学的最后一年,家长还要租房确实折腾人,但“这也是为孩子的安全考虑”。

  由于前不久全国发生了几起校园周边的安全事故,所以北京的中小学加强了安全防范,“安全通知书”写明“每天老师必须把孩子送到家人或者固定的接送人手里,家长不要让孩子自己回家”。

  “原来我们是鼓励家住的不太远的同学自己坐车回家,实际上从四年级开始就有孩子这样做了,这是一种自理能力的锻炼,但是现在还是安全第一,所以学校不再做这样的鼓励。”没有条件每天按点接送孩子的家长只好选择租房。

  “我们小时候拉着手排着队放学回家的情景已经永远不可能再现了。”一名“学租族”家长无奈地说。

  上名校却无法保全幸福感

  全国重点名校景山小学位于王府井大街以东,灯市东口和西口之间,受规划和文物保护等政策影响,这周边可供出租和出售的住宅少得可怜,于是不少家长就租住在胡同的平房里。没有卫生间和厨房,冬天还要生炉子取暖,生活条件非常简陋,就是这样的房子,一个孩子还没毕业,就会有家长预订。

  “毫无质量可言 ,只能说是凑合过日子。”一位家长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虽然节省了路上奔波的时间,免除了接送的烦恼,保住了孩子宝贵的睡眠,可是“学租族”家庭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这就是“幸福感”。

  “一家人挤在一个50平方米的老旧楼里,到处是蟑螂,心情特别不好,和老公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孩子也很受影响,有时候学习都无法集中精力。”玲玲的父母最终选择分居,因为房子太小住不下,而爸爸的工作单位很远,也为了避免家庭战争的升级。“我自己带着孩子过,周末一家人才聚一下,觉得和单亲家庭没什么两样,我很担心这样不利于孩子成长。”玲玲妈妈对记者说。

  实验二小所在的新文化街,每到晚上,总有不少孩子在这条拥挤的老街路边踢球玩耍,甚至在车流中追跑。他们之中有很多是在学校边租房的学生。“家里地方很小,楼下也没有活动场地,只能在街上玩,家变成了只能吃饭睡觉的地方。”这种局促的成长环境对于发育期的孩子来说非常不利。

  市教科院研究员吴增强表示,频繁的“搬迁”对孩子的心理也可能造成一定影响,家庭“幸福指数”会随之下降。名校的诱惑和幸福感的丧失是“学租族”家长们心里总也摆不平的一对砝码。

  记者手记

  教育资源

  不平衡

  催生“学租族”

  “死扛”是“学租族”家庭真实的写照。这种做法是爱孩子还是害孩子,对此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争论声中,“学租族”越来越壮大,再多的无奈和纠结也没能阻止他们迁徙的脚步。名校的诱惑何其之大,这些家长,是一群为孩子能付出一切的人。

  迁徙的背后,是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衡。作为教育产业区的海淀顺理成章地成为北京市重点中学集中的区域,拥有占总量23%左右的北京市重点中学;另外就是西城、东城,两者共占到57%;朝阳、丰台、石景山虽然区域面积都很大,但由于区域定位的不同,不是以教育作为重点,因此三者一起在总体中的比例为20%。一些远郊区县和新建社区,资源更为匮乏,有的甚至不能满足基本教育需求。

  有家长在论坛中表示,如果大型社区无法解决教育配套的滞后和不均衡,可能将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为孩子而长年迁徙。

  禁止择校、就近入学的呼声已经喊了很多年,“学租族”却有增无减,这是一个悲哀的现实。如果教育资源的相对均衡不能实现,一纸禁止择校的命令恐怕难以解开家长们的名校情结。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