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财经 > 新闻 > 国际经济 > 正文

字号:  

李克强称拉美是“全球政经版图中崛起的新高地”

  • 发布时间:2015-05-27 07:39:00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少雷

  2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结束对拉美四国的访问回国。不少外媒认为,李克强的访问让中拉关系有了“质的飞越”,是“一次双赢”,“新的中拉时刻”开启了。还有德国媒体认为,“中国在拉美的成功,给欧洲上了一课”。针对外媒质疑中国进入“美国后院”的说法,前中国驻阿根廷大使曾钢对《环球时报》表示,拉美已经不是“美国后院”,认为“拉美是美国后院”的想法早已是陈词滥调。

  25日下午,在智利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邀在圣地亚哥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发表重要演讲,阐述中国的拉美政策,称“拉美是全球政经版图中不断崛起的新高地”。李克强表示,我此次拉美之行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推动与拉美国家的产能合作。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各国处在产业链不同位置,有互补优势,通过产能合作,实现全球产业链完整合作,将有力推动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李克强表示,中国愿和拉美深化合作,互学互鉴,共同开创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新征程。双方应着力打造“四大支柱”,即巩固传统友好和政治互信、推动经贸合作提质升级、多措并举推进人文交流、完善和创新整体合作机制。

  李克强的演讲引起全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拉加经委会执行秘书巴尔塞纳在致辞中引用智利诗人聂鲁达的诗句称赞:从海洋到海洋,从平原到雪山,世界各民族一起望着你啊,中国!

  “拉美四国用最高规格欢迎中国总理,”德国《商报》表示,中国与拉美四国的40多项合作协议,意味着中国与这四国的合作更深入,中国在拉美转入“投资外交”,中拉关系有了“质的飞越”。

  “中国帮助拉美实现梦想,”德国财经网26日表示,拉美正成为中国投资的受益者。近年来,由于经济危机等原因,拉美国家陷入经济发展困境,又苦于没有资金投入。现在,中国的“大礼包”让拉美兴奋:横贯南美大陆的“两洋铁路”将连接巴西的大西洋港口与秘鲁的太平洋港口,超过5000公里;哥伦比亚的布埃纳文图拉港经济区项目将有新发展;智利圣地亚哥成为拉美首个人民币清算行所在地;此外,中国还将投资各国的基础设施及能源等领域。中国与拉美超过2620亿美元的贸易额中,这四国占57%。对拉美来说,中国投资给这些国家带来了充裕的资金和充分的信心。

  美国彭博社称,今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拉论坛上宣布未来十年对拉美地区投资2500亿美元,双边贸易额突破5000亿美元。过去12个月,中国和拉美贸易量同比增长37%,中国已成为拉美出口的首选目的地和拉美最大年度债权人,美国则相形见绌。报道称,中国和拉美国家发展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原则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构成不平衡”,理由是投资大多集中在采矿业,而进口的多半是原材料,工业制成品不到2%,此外还存在环保等问题。分析称,李克强的此次到访有意改变这种状况,他在巴西访问时提到基础设施建设应兼顾环保。

  俄罗斯《真理报》称,李克强此次访问的四个国家不再集中于拉美左翼国家,智利、哥伦比亚和秘鲁都是美国传统盟友和TPP参与国,这表明中国在拉美的外交、经贸关系拓展进入新阶段。美国虽然不满,但应对力度很有限,因为中国和拉美的关系建立在经济需求基础上,美国无法满足拉美各国原材料出口的市场需求。德国新闻电视台26日表示,“德国制造”进军拉美的步伐已经落后“中国制造”,欧洲应该向中国学习。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墨西哥研究中心主任、前中国驻阿根廷大使曾钢26日对《环球时报》表示,李克强总理这次拉美四国行令人印象最深刻,总理提出了“以产能合作提升中拉合作升级”的新主张。以往中国与拉美之间的合作是以资源贸易为主,虽然加深了双边关系,但也带来了拉美国家“去工业化”的担忧。在新形势下,中国总理主动提出了新的政策主张,通过产能合作,加强中拉经济的深化,促进拉美国家的经济产业升级,既丰富了当地的市场需求,也带动了中国的产能走出去。这样的经济结合对于中拉彼此的经济发展都是互利共赢的策略。

  针对外媒称中国进入“美国后院”的说法,曾钢对《环球时报》表示,拉美国家有自己独立自主发展对外关系的能力,拉美是属于世界的,并不是“某个国家的后院”。另外,中国在拉美的发展是开放的、包容的,特别欢迎美国等其他国家一起参与,互利共赢,这是中国现在推进新型中拉关系的方向。把中国推进与拉美的合作当做“挖美国的墙脚”的想法是狭隘的,是不合时宜的“冷战思维”。 (环球时报赴智利特派记者 吕鸿 张卫中 魏莱 陶短房 青木)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