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财经 > 新闻 > 国际经济 > 正文

字号:  

安倍胜选并非“安倍经济学”胜利

  • 发布时间:2014-12-26 01:05:10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吴青  责任编辑:王斌

  日本国会参众两院24日举行首相指名选举,执政党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当选日本第97任首相。这是安倍第三次当选日本首相,但安倍的胜选并非是“安倍经济学”的胜利。

  安倍一手力推的“安倍经济学”在2014年负面效应尽显,民众最为关心的日本经济陷入连续衰退。不管是选举之前,还是选举之后,国际社会和日本民众对于“安倍经济学”很少有着正面的评价。

  执政党获胜的第一大原因是,安倍突然解散众议院,使得在野党没有做好充分的选举准备。第二个原因是,民众对第一大在野党民主党尚未恢复信任。因此,三分之二的席位,毫无悬念的连任,在更大程度上体现的是日本政治的乏力。12月11日,日本共同社公布的舆论调查结果显示,日本民众对于“安倍经济学”不予肯定的比例达到了51%,超过半数;给予肯定的比例为37.1%。安倍内阁的支持率为48.7%,不支持率为41.1%。可见,“安倍经济学”确未获得民心。

  事实上,“安倍经济学”存在着内生性的深刻矛盾。安倍将其经济刺激计划比喻为“三支箭”,应当是来源于日本战国时期著名的“三矢之训”传说,讲述的是地方大名毛利元就教导自己的三个儿子要同心协力的故事。“安倍经济学”的第一支箭,是让日本央行配合发钞票,通过日元贬值,创造通胀;第二支箭,是大规模增加政府财政支出,由政府发国债,央行印钱去买,政府拿到钱后,再将资金注入经济领域;第三支箭,是给企业减少束缚,推动民间投资。其目的是要达到2%的通胀率目标,扩大量化宽松政策,通过新的公共开支计划以通胀刺激经济,并承诺了一个模糊的结构性改革计划。

  “安倍经济学”本质上是“政治”经济学,是受政治目标驱动的,政府变成了经济增长的引擎,进一步膨胀了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是以政府操作为手段,去改变经济体系中的货币数量,改变财富在社会中的分配,但并没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增长的动力通常来自生产要素和市场制度效率,若没有实质性的经济增长,债务就难有持续性。政府无论增税减支,还是增发货币,都只不过是财富的转移与再分配。

  日本经济面临的问题是结构性问题,包括财政赤字过高、人口老龄化、女性就业率低、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等。这些结构性问题的处理和解决需要长期过程和持续一贯的政策配合,而“安倍经济学”开出的包括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内的药方都是短期刺激措施,药效一过,更多、更大的问题会接踵而至。消费税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民众的消费热情,而庞大的财政赤字却要求政府提高税率以维持公共财政开支。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结构性改革计划则需要长期实施,是否见效也很难判断。

  安倍连任之后,马上要面临的挑战是,将连续两个季度萎缩的日本经济重新拉回至增长轨道。为此,安倍内阁策划的新经济刺激方案将会很快出台和实施,新的税制改革方案,可能将未来几年企业税税率从现在的35%左右降至30%以下。然而,“安倍经济学”的核心目标仍应是驱散通货紧缩的影响。如果日本想把其庞大的主权债务降至可控水平,就必须解决通缩问题。

  为了有效推动经济复苏,“安倍经济学”应当转换思考方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解决经济运行中内生的根本问题。如果不能最优先发展经济,激发地方活力,加速灾区复兴,即使顺利连任,也只是一种“空洞的胜利”。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