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新闻 > 国际经济 > 正文

字号:  

中国企业成"唐僧肉"? 泰山石膏遭美国滥诉陷阱

  • 发布时间:2014-08-26 11:44:00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曹慧敏

  编者按 本报8月21日头版头条刊发的《泰山石膏:退出美国滥诉陷阱》,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强烈反响,众多媒体纷纷转发报道,中国网、中国企业网、中国市场研究网等网站在第一时间刊发转载,新浪网、凤凰网、一财网、新民网、中金在线等网站也予以转载或刊发相关报道,此案件目前正迅速引起多方面的高度关注。今日,本报再次刊发本报编辑部的述评,进一步对此案进行分析和点评。

  本以为尘埃落定的输美石膏板纠纷再燃战火,严谨缜密的科研与纠缠不休的滥诉在输美石膏板事件上碰撞出剧烈的火花。一方面,中美质量监督部门均认定输美石膏板符合质量标准,权威科研机构研究证明石膏板绿色、安全、健康、环保;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宣布退出在美滥诉陷阱,美国法院判其藐视法庭,提出天价索赔,还要株连“九族”,祸及国有资产。输美石膏板事件实质上是包裹在质量纠纷外衣下的诉讼陷阱。产品符合标准,没有质量问题,企业却难脱海外诉讼泥沼,这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面对的艰难困境。对于输美石膏板事件的解决,还应回归到我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例行记者会上指出的,“应通过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相互讨论、磋商来解决”。

  2005年飓风之后,美国从中国等地进口了少量石膏板以补充其火爆的建筑市场带来的本国产品短缺,正是这批石膏板成为输美石膏板事件的导火索。而整个事件的火药桶却是2008年的次贷危机。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恶化,美国国内房价持续走低,许多家庭进入负资产状态,无力还贷或放弃还贷的家庭数量激增。2008年6月,美国国内抵押品赎回权丧失案数量达25.2万件,比上年同期上升53%,平均每502户居民就有一户房产被收回。美国国内经济衰退,就业率走低,贸易保护重新抬头,中国首当其冲成为被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2008年到2010年前后,美国舆论轮番炒作中国宠物食品、水产品、牙膏、轮胎、玩具等产品的安全问题,限制我国有关产品进口,严重损害了我国产品的国际声誉和相关出口企业的利益。

  2008年年初,美国南部沿海高温湿热地区的个别业主拒绝支付房贷,他们提出的理由是房间里有臭鸡蛋味道,住户出现流鼻血、头疼等症状。房屋内出现味道的原因应该有很多,比如新添置的家具、地毯等物品,还有不合适的通风系统和下水管道也会有反味。有人在房屋墙体内看到了“中国制造”石膏板,条件反射式地指控“中国毒石膏是这些气味的源头。”于是中国知名的石膏板企业泰山石膏成为他们的首要目标。

  石膏板的发展历史已逾百年,在全球范围的大量生产和使用超过60年,石膏板通常被认为是对人体健康最安全的建材产品之一,各国企业生产石膏板采用的原料和工艺基本相同,工艺成熟,产品质量稳定。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石膏板生产国和消费国。石膏板会出现臭鸡蛋味道,这在业内是闻所未闻的。但是一些投机分子认为,如果仅仅是家具和地毯等物品有异味,很难拒付房贷。但如果认定房屋墙体内的石膏板有问题的话,就属于建筑质量的范畴,可以“理所应当”地拒付或者延期支付房贷,甚至有机会进行保险索赔。

  美国一些集体诉讼律师又一次嗅到了“中国制造”带来的机会,跳过了从生产商、销售商、供应商、建筑商到房地产商等供应链上的层层环节,将焦点迅速集中在“中国制造”上。他们聚集到对产品质量集体诉讼官司最为“友好”的新奥尔良等州和地区,以免费代理的形式鼓动住户发起集体诉讼,居民只要签名,同意起诉中国石膏板生产商,不用花一分钱律师费,就可能获得小则几千元、多则数百万美元的“收益”,这种集体诉讼在一些地区几乎成了全民博彩。对于有些家庭同时使用了中美石膏板或者只使用了美国石膏板,他们极其荒谬地提出中国石膏板有可能会“污染”美国石膏板的解释。这种完全违背科学、违背常识的论断多么滑稽可笑!

  对于这场罕见的石膏板质量纠纷,中美两国政府都表现出极其慎重的态度。2009年,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公布的石膏板检测报告显示,“所谓问题中国石膏板”的有害物质含量没有超出美国的石膏板产品标准规范。CPSC随即开展了其有史以来花费最大的科学实验。在历时两年多的研究之后,CPSC健康科学部负责人LoriSaltzman先生说:“我知道这么多家庭都在关注此事,但是我们没有发现石膏板与健康及腐蚀问题之间的关联。”

  美国媒体曾经甚嚣尘上的“中国毒墙致11人死亡”事件也在科学研究中得到雪冤。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宣布:“研究这些案例的医疗机构确认,接触进口石膏板不是这11起死亡案例的影响因素”。CPSC的科研报告还指出,沿海地区自然气候湿热,金属易出现腐蚀。被检测房屋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接近甚至低于室外大气中检测到的浓度,没有达到影响健康的程度。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事实上在石膏板的案例当中,中国的质量检疫检验部门和美国的相关部门都相互走访了各自的实验室,也大范围抽检了中国的石膏板生产企业,做了大量的比较实验。中国质检总局委托中科院、南京大学3位院士领衔,历时3年进行了大量科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膏板是绿色、安全、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中美石膏板并不存在明显差异。CSPS特派员告诉美国参议院:“研究结论没有找到能够强迫制造商召回产品的理由。”基于同样的原因,美国银行要求业主们继续支付房贷,保险公司拒绝对所谓的“石膏板质量问题”提供赔偿。

  而美国的律师们却不甘丢掉这块“肥肉”。他们继续精心策划和煽动着这场天价官司,跳过层层环节,直接强制泰山石膏向美国法院披露其全球财产,以供原告律师委员会执行。同时,政客们试图通过政治施压,要求中国国有企业都参加到诉讼中并支付缺席判决确定的赔偿金额,并要求“同样获利的”中国政府对此承担责任。尽管泰山石膏仅有约合530万美金的产品通过贸易渠道进入美国市场,但是他们要求这家亚洲最大的石膏板企业把自己彻底洗干剥净送上砧板,成全他们的饕餮盛宴。

  美国的“陪审团”制度和“严格产品责任”制度使得企业一旦陷于产品质量诉讼,就如同一场“灾难”。例如,今年7月份,美国佛罗里达州地方法院陪审团裁定,美国第二大烟草公司——雷诺烟草公司应向其丈夫因吸烟而患肺癌去世的辛西娅·罗宾逊女士支付236亿美元的天价赔偿。美国著名的“麦当劳咖啡烫伤赔偿案”中,79岁的老太太乘坐自己的轿车,把刚买的麦当劳咖啡夹在双膝之间,因汽车急刹将自己烫伤。麦当劳因此支付286万美元的赔偿。近年来,美国大规模集团诉讼和天价赔偿屡见不鲜。数据显示,在这些诉讼中有70%的案件是原告胜诉,赔偿金额少则几十万美元,多则达上千万美元。因此,不少企业会从商业角度考虑接受和解。

  在此次石膏板纠纷中,可耐福因为在美国有着巨大的市场和资产,选择了和解。可耐福公司高管说:“这是美国律师产业集团导演的,带有敌意的讹诈、敲诈,他们不顾及法律的公正性和政府的呼吁要求,我们现在就是在和他们谈判支付赎金。”为此,他们向原告律师委员会支付了1.65亿美元的律师费和8亿~10亿元的和解金。可耐福律师KerryMiller说:“公司希望摆脱这些不幸的灾难,这样才能专注于生产第一流的建筑产品。”

  在欢呼庆贺的同时,美国律师们希望在泰山石膏身上能够取得更大的胜利。他们盯住的并不仅仅是泰山石膏本身的资产,而是中国国有企业这块“唐僧肉”。原告律师委员会迫不及待地宣称,他们已经将目标锁定在中国持有的巨额美国国债上。这其实既违背了WTO原则,也违背了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常识。

  美国法官在对泰山石膏负责人质询的时候,诱导泰山石膏不要纠缠质量是否有问题这个方面,而是要从泰山石膏及其关联公司在美国的商业利益出发,一揽子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种思维方式很难被中国人所接受。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始终有个“对”与“错”的判断,如果石膏板没有质量问题,为什么要进行赔付?这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遭遇到的非常困惑的地方,也是我们付出了惨痛代价的地方。

  2007年8月,美国某环保组织宣称中国“毒玩具”危及儿童安全。美国最大玩具商美泰公司向CPSC提议,要求召回我国广东佛山利达玩具有限公司生产的96.7万件塑胶玩具。该公司被迫停产,2500名工人无事可做。8月11日,利达玩具副董事长张树鸿承受不住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其厂房一角上吊自杀,舆论一片哗然。张树鸿死后,调查结果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中国商务部调查显示,在利达召回的产品中,只有14%是因中方厂商在生产管理环节和品牌经销商在验收方面把关不严出现的,其余的完全是美方经销商的栽赃之举。美泰公司随后道歉。但也不能挽回一个责任心极强的企业家的宝贵生命。

  在年贸易额高达数千亿美元的中美贸易中,出现一些摩擦和分歧在所难免,而关键是双方要能从长远出发,以大局为重,妥善解决问题。对于石膏板事件的妥善解决,既符合全球石膏板行业的共同利益,也有助于保护两国厂商和消费者的权益。而破解这道难题,需要双方都拿出诚意,在平等对话和沟通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中美都应努力将完整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这一点在美国尤为重要。以石膏板事件为例,美国某些媒体对中国产品“污名化”甚至“妖魔化”的舆论倾向,已严重损害了中国产品和中国企业的信誉,使中国企业蒙受了巨大损失。对此,美方理应采取积极措施,与中方真诚沟通,化解信任危机,还无辜厂家以公道,还消费者以真相,还中国企业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

  在国际商战中,往往会出现以“质量诉讼”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2009年,丰田公司“召回门”事件爆发,丰田公司全球累计召回超过1200万辆汽车,还为3次召回事件支付美国政府4880万美元罚款。2011年2月8日,美国交通运输部部长拉胡德宣布,经过长达10个月的调查,发现丰田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没有问题,丰田汽车是可以安全驾驶的。消费者投诉的自动加速问题,绝大多数是驾驶者操作失误造成的,和汽车本身并没有关系。回首丰田“召回门”,发生的时间恰好在通用提出破产保护和重组方案之后的90天缓冲期内,当时的丰田已经超越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等美国本土品牌,坐上了世界第一的宝座。而当时美国经济也处于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困难时期,美方利用了丰田汽车的质量问题,挥舞着其政治武器,再一次在制造业挫败了日本,并一举夺回经济利益,重振了其民族汽车产业。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积极推行,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既有政治风险、文化风险,也有商业风险、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但多数风险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法律风险。我们不能独立地看待泰山石膏诉讼案件。美国法院以“长臂管辖”为由驳回了泰山石膏的诉讼请求,要求泰山石膏巨额赔偿。这个裁决被美国司法界认为是“如何促使外国公司为其缺陷产品承担责任之长期探索的一个突破”。如果这个案例真正形成,那么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法律风险就会荆棘遍地。试想一个企业在自己本土生产合格的产品,被外国人或者外国公司采购后运到国外,再被使用后因为莫须有的原因被要求天价索赔,企业再如何开展国际贸易呢?

  目前,美国法院越来越频繁地将“长臂管辖”适用于外国当事人,其实质是使美国国内法成为了事实上的国际法。在很多情况下,这既侵害了他国的司法主权,也不符合WTO原则。在泰山石膏诉讼中,主审法官就在长臂管辖上表现出太大的自由裁量权,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被告权益。我国司法界应该从能动司法、服务“走出去”战略的高度,认真研究这起案件,从法律尤其是司法层面提出应对方案,形成反制机制,从而让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有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美国是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从科学技术到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但美国不是正义的化身,在商业交往中也不会“自然地”对合作伙伴公平公正、平等相待。我国企业作为国际市场上的“新人”,必须了解和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充分运用保险、法律等各项工具做好自我保护,面对贸易纷争坚持以科学为依据、用事实说话,同时对无礼索赔时勇于说“不”。中国有句成语“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相信一切都会真相大白。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