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杭州等晋升“新一线城市” 欣喜背后要思考啥?
- 发布时间:2016-04-29 14:37:27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起龙
某媒体旗下的数据新闻项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重新评估中国城市的商业魅力,为中国城市再分级。根据榜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一线城市地位依然不可动摇。15个新一线城市依次是:成都、杭州、武汉、天津、南京、重庆、西安、长沙、青岛、沈阳、大连、厦门、苏州、宁波、无锡。
可以说,能成为新的一线城市,基本上就是进入“房价高、交通堵、生活多彩和压力巨大”的混杂体行列。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排名通过160个品牌的门店分布和14家互联网公司的用户数据分析后,还按照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加权计算并分级。因此这样的排名,很大程度上是为大企业拓展商业版图服务的。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最具吸引力的无疑也是各种类型的商业和服务业。要知道农业靠天吃饭附加值太低,工业占地过大且污染难控;相比之下,商业、金融、虚拟经济、信息产业乃至一切“无重量”的行业,才应该是城市最有价值的业态。如果从解放人的体力、提升工作劳动性价比的角度来看,写字楼和购物中心的数量无疑是进入一线城市的标志。
不过,如此对一线城市的划分,未免有着浓厚的资本导向情结,因为它仅仅从消费力和消费趋势去研究一个城市。它忽视了城市经济增长的背后,依靠的是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还有传统向现代性转变的能力。如果仅仅是比哪个城市花钱多、哪个城市的年轻人更加会玩,甚至哪里住宅炒得高,这样的一线城市实力很可能存在巨大的泡沫。
比如在上述新一线城市里,科技与教育资源可谓是千差万别。有的是传统工业城市,有的是旅游休闲城市。甚至有的地方除了人口多,几乎没有什么超越平常的特征。这意味着,尽管这些地方能吸引旅游和娱乐群体,但至少还不算是真正意义的创业和创富之地。这样的城市固然能吸引客流和人流,但是在革新性的探索上可以很山寨。类似现象在二三线城市更加明显,一旦游客兴趣转移,资本撤出,这些表面繁荣的城市往往转身乏力。
一个城市既要成为真正一线城市,许多基本功都是不可或缺的。除了教育、科技和法治水平,也要有实业经济的长期支撑。尤其是在这些动辄千万人口的大城市,下雨是不是会水浸街,看病是不是要排长队,上学是不是要挤破头,才是当地人真正关心的生存问题。移民和游客会带来新的产业气象,90后和丁克家庭会引领消费潮流,城市看起来生机勃勃,但这个城市是不是宜居,能不能乐业,始终与其产业布局与生活配套息息相关。
其实,好些所谓一线城市的软实力令人汗颜,甚至连公共厕所都是一塌糊涂的,这真和国际定义的一线城市相距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