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财经 > 新闻 > 地方经济 > 正文

字号:  

秦岭老旧尾矿库存安全隐患 监管困局待突破

  • 发布时间:2015-11-30 07:16:57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张晨俊  责任编辑:李春晖

  作为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秦岭不仅拥有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秦岭地区矿产开发规模持续扩大,作为矿产生产不可缺少的设施,尾矿库数量也随之上升。记者日前在陕西秦岭地区走访了解到,受基础设施薄弱、矿产企业停产、尾矿资源开发困难等因素影响,秦岭地区部分尾矿库依然面临一定的安全隐患。基层监管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专家表示,应从加强政府企业联合管理、尾矿利用科技创新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尾矿库监管与资源利用水平。

  部分尾矿库让老百姓“提心吊胆”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涵养区之一,地处秦岭南麓的陕西省商洛市,尾矿库数量已达123座,占全省尾矿库总数的40%以上,其中部分老旧库区仍然面临一定的安全压力。

  商洛市商州区安监局副局长吕安发介绍,商州区现有12座尾矿库中,有10座始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当时相关法规尚不健全,这些老旧尾矿库很多是由无资质的单位设计或根本没有设计,在施工和监理环节也未能严格把控质量标准,给尾矿库运行与监管留下了诸多安全隐患。

  记者在位于商州区北宽坪镇的窑沟尾矿库看到,一座近50米高的大坝依托两侧山体筑起,灰白色的尾矿渣凌乱地堆积在后方沟道内,在距离大坝不足一公里的山谷下方,零散分布着几间民房,不时有村民从库区旁边的小路上经过。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窑沟尾矿库建于20世纪90年代,设计施工都是由当地水利工程队完成,工程质量标准很低,附近的民居也没有搬迁。“尾矿库建成后就变成了一个大沟,村里人从这里经过时都有些提心吊胆。”

  商洛市宝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长王海生告诉记者,尾矿库排洪渠、涵洞以及初级坝的加固和完善,需要企业持续的资金投入,但近年来有色金属市场波动剧烈,企业效益严重下滑,直接影响了尾矿库的维护与监管。

  “从2008年至今,矾的价格由每吨39万元跌至4万元,金价也从每克380元跌至230元。目前大部分矿山企业都已亏损停产,投入资金进行尾矿整改的能力很有限,只能保证安排专职员工留守管护。”王海生说。

  监管面临困局亟待破解

  为了进一步加强尾矿库安全监管,陕西省近年来通过落实尾矿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组织实施无主尾矿库隐患综合治理项目、开展汛期专项安全检查等方式,使尾矿库运营过程控制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前秦岭地区尾矿库监管依然存在一些难点。

  商洛市安监局矿山监管科科长李延斌表示,对于以采掘业为主要工业布局的商洛市来说,矿山企业发展过快、小规模低标准尾矿库大量存在,给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压力。“很多老旧尾矿库的排洪系统在多年运行之后,已经不能满足现行防洪安全标准。安监部门每年要付出大量精力对尾矿进行排查整改,一到汛期大家就更为紧张。”李延斌说。

  汉中市宁强县安监局副局长喻志全说,位于汉江源头的宁强县现存尾矿库15座,其中还包括2座无主尾矿库,提升尾矿库监管水平,对于保证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水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尾矿库监管是一项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工作,但当前县级安监部门的人员构成中,大部分是由其他行政部门转入,专业知识和必备技能严重缺乏,只能凭借经验进行监管,企业尾矿管护人员更为缺乏,基本不具备隐患排查和险情处置的能力。“在省市专家进行尾矿库专项排查的基础上,安监部门与矿山企业亟须引入具备专业知识与排险技能的专业人员,为基层安全工作提供可靠保障。”

  在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家韩利民看来,老旧尾矿库历史欠账多、治理难度大,是矿企投入治理积极性较低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由于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缴存额远低于治理成本,导致许多企业宁愿放弃保证金也不治理,很多无主尾矿库最终成为地方政府的沉重负担。“这需要我们制定完善与矿山环境治理要求相配套的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倒逼矿山企业履行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责任。”韩利民说。

  尾矿资源“消化”面临多重瓶颈

  加强尾矿库监管的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尾矿资源开发利用水平,降低尾矿堆积和安全压力,商洛市近年来通过实行专项资金补贴和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扶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相关产业的发展。然而受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短、技术含量低等因素影响,尾矿利用企业普遍面临科研滞后、市场萎缩、效益低下等问题,产业发展面临诸多瓶颈。

  据商洛市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中心副主任刘军介绍,自2012年商洛市成为国家第一批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开始,全市重点布局尾矿有价元素回收、尾矿水泥、尾矿建材加工等产业项目,补贴专项资金超过1亿元,累计处理尾矿废渣1900万吨。

  “然而全市现有的尾矿利用企业,大多是以水泥、砂石、砌块砖等建材生产为主,产品类型过于单一、产业链条短、附加值过低,企业很难获得效益,甚至出现恶性竞争,最终使得整个行业发展举步维艰。”刘军说。

  多位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产品层次总体偏低,尾矿利用企业无法充分发挥产能,有的甚至已经停产。企业曾计划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引进尾矿微晶玻璃、陶瓷颗粒等高新材料工业项目,提升产业效益。然而与传统项目相比,新兴项目投资过大,成本回收周期过长,在市场前景充满变数的情况下,多数企业难以承受产业升级的巨额成本。

  刘军认为,通过和高校以及相关科研院所的合作,尾矿利用企业在产品升级与研发方面投入很大,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但是从总体来看,企业仅有能力对单一性质或领域的尾矿产品进行开发,科研力量极其分散,项目之间难以有效衔接,产业整体仍处于“断腿”状态。

  对于一些市县政府和尾矿利用企业来说,受制于科研经费和人才的缺乏,尾矿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进展十分缓慢。“应该尽快建立国家级尾矿开发利用研究机构,强化尾矿分级利用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引导和鼓励社会和企业资金投入尾矿资源开发,有序推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使尾矿由危害环境的沉重负担转变为新兴产业和宝贵财富。”刘军说。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