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融资平台上演“最后的疯狂”
- 发布时间:2014-11-21 06:5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王斌
地方融资平台正在上演最后的疯狂。记者获悉,2015年1月5日地方政府债务甄别大限到来之前,不仅公开的城投债市场十分火爆,不少商业银行以及信托公司也纷纷突击为平台放款。
大限之前的“回光返照”,预示着明年上半年的融资困局可能很快到来。据统计,2015年上半年将有3160.55亿城投债到期,在再融资环境收紧之下,不排除其中有部分平台信用出现违约。
疯 狂 平台突击“融资”迹象明显
“最近市场供不应求,城投债收益率都在往下走,目前是一个很好的窗口。今天我们刚发了一笔短融,利率差不多4.4%,我还觉得不太理想呢。”中部省份城投公司的一位人士说。
这只是一个侧影,实际上,不少市场人士用“疯狂”二字来形容当下的城投债市场。由于国发2014年43号文即《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43号文)明确提出要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因此,未来将成为稀缺品种的城投债被投资人认为是“最后的晚餐”,不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其收益率都在大幅下行。
一位大行债券承销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有两大因素助推了当前疯狂的市场:一是财政部《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要求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分类甄别,而不少投资人认为债券属于“刚性兑付”,一定是会被优先纳入到政府直接债务的口径,因此不存在违约的风险;二是债券市场存在“羊群效应”,所谓“追涨杀跌”,容易一哄而上,因此存在超调的可能。
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评级总监刘小平在日前举行的“地方政府债与城投债发展与风险展望”发布会上称,虽然审计署对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2013年6月底之前纳入政府性债务的城投债整体规模有一个披露,但是并未对具体某个平台、某支债券的政府性债务属性明细进行披露。因此,即使部分债券因去政府信用背书导致其信用风险加大,但市场人士对城投债整个品种还是保持了乐观的情绪。这也是促成当前火热市场的背后原因之一。
争抢最后一班车的不只是债券市场。由于存在政府的隐形背书,城投公司一直也是商业银行眼中的优质资源。不少城投公司人士表示,就在不久前,不少股份制银行对平台公司突击放了一批贷款,甚至也有银行从总行层面专门为平台贷款开设了所谓“绿色通道”,加速审批速度。
“这实际上是商业银行为明年抢一块增量,在明年初地方政府债务甄别结束之后,平台的贷款就不再是政府背书的品种了,银行这块的业务就会锐减。”一位东部省份城投公司人士说。正如一位城商行人士所言,平台项目一向被银行认为是风险小收益高的优质项目,特别是在经济下行期,好项目不好找,平台项目相对较好,只要是按正常程序做的,赖账的可能性不大。
不过,上述城投公司人士也表示,银行对突击放的这部分贷款,要求当地政府必须出具“纳入地方政府债务体系内”的承诺,否则也是不放的。另据记者了解,由于不少政策性银行的贷款都是公益性项目,所以政策性银行不担心,更会尽量赶在现在多放些款。
信托融资也不甘落后。某南方信托人士透露,该公司10月份以来,趁着明年1月5日甄别大限之前,已大举发行信政合作类信托产品来冲量。
严 峻 “回光返照”预示融资困局
“在财政部甄别之后,地方政府自主发债额度尚未确定之前,肯定还有很长一段空档期,这期间,如果银行不放贷,城投债又不好发,我们该怎么办?”上述东部省份城投公司人士言语中带着困惑。
他的困惑并非没有缘由。一方面,在发债层面,国家发改委此前召集部分承销商机构召开企业债风险座谈会,警示企业债风险,并大幅提高企业债审批门槛。另外,日前发改委还出台了新的城投债审核规则,“不再要求地方政府出具债券偿债保障措施文件;凡未取得批文的企业债,在募集和评级书中涉及政府提供偿债保障措施的内容,要对照国务院43号文件进行修改”。
对于不少城投公司而言,这样的要求更加严格了。从数据上也可以看出,在发改委从严规范企业债发行条件的背景下,融资平台企业债融资无论规模还是比重均出现明显下降,交易商协会的短融和中票的规模和比重则双升。
“短融和中票现在很多发行量是过去累计的存量,未来的增量很可能下降,没准12月份的市场就不是现在这样的情形了。”上述城投公司人士称。
在银行融资方面,现实的疯狂也难掩收紧的趋势逐渐显现。有城投公司人士说,一些疯狂放贷的股份制银行最近出现了收紧的现象,有些已经基本停止了受理新项目的流程。不少金融界人士说,平台公司很多不仅体量大,而且几乎无利润,如果不依靠政府信用,银行是不会给其贷款的。
融资闸门“悄然收紧”并没有影响存量债务的如日到期。在“四万亿”投资强烈刺激下,此前疯狂发债的地方平台将再迎兑付潮。Wind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将有5621.83亿城投债到期,上半年是还债高峰期,将有3160.55亿到期。其中3月、4月和5月将达到“洪峰”,到期债务分别是776.3亿元、841亿和636.1亿,占全年到期债务量的4成。
“按以前惯例,遇到这样的情况,平台公司会想到银行、信托等其他融资方式,因为在债务扎堆的情况下‘借新还旧’比变卖资产等筹资方式要有效得多。但目前,通过银行贷款和信托融资也不太顺利。因为上述两种方式,银行和信托公司都很注重融资方的风险评级和担保状况。”某券商人士表示。他透露,近期国务院43号文及财政部存量债务处置细则等相关政策的出台,让未来的“城投牌照”比起先前大打折扣。
对此,中债资信公共机构首席分析师霍志辉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从国家发改委近期企业债券审核政策来看,城投公司发行债券收紧,预计明年在城投公司转型完成前政策不会明显放松,而近年来银监会对城投公司银行信贷政策整体上较为严格,预计明年还会延续前期政策。
危 险 恐有部分平台信用违约
“此前审计署的审计结果和实际的情况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出于各种原因,有些实际上应是政府负有直接偿还责任的债务没有纳入进去,这次的债务甄别是基于此前的审计结果,所以,如果出现大量这种该由政府负责、但没有被纳入预算口径、而需要由平台承担偿还责任的债务的话,不排除有一些平台的资金链会断裂。”某地级市城投公司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刘小平也指出,2014年底存量城投债经甄别后,对于纳入政府性债务的城投债,同地区城投债中安全性最高,等同于当地政府信用,虽各地方政府信用有所分化,但《意见》明确,地方政府可申请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这进一步降低了此类存量债券的流动性风险;对于尚未纳入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城投债,在城投企业整体盈利很弱、再融资环境有所收紧、偿债高峰期陆续来临等背景下,不排除个别城投债,因无政府信用背书而出现违约。
实际上,当下融资的疯狂实际上正是凸显了市场对未来市场前景的不确定和不看好。不过,也有不少市场人士认为,未来城投公司的信用风险会逐步分化。
“整体上未来城投公司债务(含债券)纳入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比例越高,则其债务风险可能越小;纳入政府债务比例较低,则需要关注其自身偿债能力和政府注入的资产情况。”霍志辉说。他表示,“地方政府债务偿还和周转压力取决于明年监管部门对城投企业融资政策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对存量地方政府债务的处理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央和监管部门不希望出现系统性风险,整体上明年地方政府债务的到期洪峰会在有一定压力的情况下渡过。”
政策过渡期内,城投公司未来的融资一定会受到影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城投公司正在谋求转型,而这也将给其未来融资带来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