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将建水资源统一管理平台 应对水资源危机
- 发布时间:2014-09-15 08:54: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任编辑:王斌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当我们每天清晨,拧开家中的水龙头肆意让干净水哗哗流走的时候,谁又曾想到过,我国有多少地方正在陷入缺水的危机吗?以京津冀为例,三省市的总人口1.08亿,而这个地区却以全国1%的水资源量承载了全国8%的人口和11%的经济总量,为了维持这个地区的稳定,该用的和不该用的水全用上了,这个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已经严重透支。
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的现实承载力可根据“木桶理论”来确定。如果说,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桶板,那么,城市或地区的现实承载力则由各单项资源和发展条件中最小的一项来确定。而京津冀地区的最“短板”正是“水资源”。
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京津冀三地水资源开发程度高达109%。按现状用水水平,区域年均挤占生态用水近90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超采68亿立方米,京津冀地区多年年均水资源量258亿立方米,供水量中七成是地下水。因此京津冀成为我国水资源环境严重超载地区之一。
天津市水务局办公室副主任王永强:天津的农业是靠天吃饭,下雨不够的时候也要超采地下水来补充农业的生产。
而对于河北的缺水情况,河北省水务局副局长张宝全说:
张宝全:河北的地表水基本上开发殆尽,潜力不大了,再一个就是灾害重,一年多旱,春季旱了,秋季还旱。
北京缺水则是出了名的,有数据显示,北京地区浅层地下水的开发已经达到了92%,地下水的下降已经成为北京市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它不仅涉及到水源逐渐消失,同时地面下沉也影响到地面建筑。除了缺水之外,京津冀的水质和水生态也同样成问题。根据水务部门提供的情况显示,京津冀三地的废污水排放量达到30亿吨,每年产生的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入河量就达到纳污自净能力的2到4倍,而由于用水规模大、经济规模也大,就不得不采取挤占生态用水的方式。
面对水资源的透支该如何解决呢?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利专项规划》正在编制过程中,目前初稿已完成。京津冀将建水资源统一调配管理平台,而这一规划不光是要解决现在的问题,还要为子孙后代考虑。我们的记者采访了参与规划编制的水利专家。
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利专项规划》要求,京津冀地区坚持节水优先方针,在水资源过度开发区适当退减灌溉面积,推进农业节水;加大沿海地区工业项目海水利用力度,推进工业节水;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加大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限制高尔夫、洗车等行业用水,推进服务业与生活节水。参与规划的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李原园说:
李原园:要采取有退有保的措施,生活用水、城市发展的用水我们必须得保,但是一些不合理的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就要适当的退,还有一个要保我们生态的用水,比如通过水资源的调配保障我们生态环境的基本用水,偿还生态环境的欠账。当然一方面是减负荷,一方面就是开源,水资源保障的主要工程就是南水北调。
今年汛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河北地区每年将收水30亿吨、北京地区每年收水10亿吨。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利专项规划》的目标,到2020年,京津冀水资源超载局面得到基本控制;重要河湖生态功能逐步恢复,地下水基本实现采补平衡,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对于污水该怎么办?李原园说:
李原园:现在京津冀三地只有10来亿吨的废污水处理回用,未来要把这个能力翻两番,扩四倍,到40多亿,把未来产生的每一滴污水,经过处理,达标,然后到河道里稀释,让每一滴都发挥作用,有些可以供经济社会和低标准的用水,有些用来河道里的生态用水。
另外,在工程方面规划提出,京津冀将建立水资源储备与应急体系,大中城市建设战略储备水源地;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地下水源储备体系,在漳河、拒马河、永定河等山前洪积扇建设地下水储备库系统;建设黄河应急调水通道。对此措施,李原园说:
李原园:这个地方有1.1亿的人口,未来可能还会增加到1.3亿到1.4亿这样一个规模,城镇化率达到70%到80%左右,还一块就是安排一个资源的储备,为什么我们在京津冀的规划里边非常强调地下水的修复和治理,地下水是我们碰到长期的干旱,碰到突发事件唯一可以动用的一个战略储备资源,但我们现在战略储备资源严重的亏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把地下水的修复摆到一个战略储备的水源建设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