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财经 > 新闻 > 调查报告 > 正文

字号:  

八成网友直言虚荣消费普遍 过半买过仿冒名牌

  • 发布时间:2015-04-02 13:52:26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斌

  

漫画:张建辉

  “仿冒名牌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也损害了厂家的商标权和知识产权。”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指出,即使有消费者愿意买仿冒名牌,对卖假货的行为也应该坚决打击,这样才能打造一个平台商、消费者、知识产权企业各方共赢共享、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的现代商业环境,才能促进新常态下的转业升级,提升消费信心,鼓励创新。

  当下,各种高仿、A货、水货层出不穷。从“LU”、“adidis”等劣质山寨品,到更加讲究质量的仿冒品,再到很多真假难辨的高仿品,一些消费者对于仿冒名牌的态度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什么一些人会购买仿冒名牌?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对178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6.8%的受访者购买过仿冒名牌。86.0%的受访者直言当下虚荣消费是一种普遍现象。

  受访者中,男性占48.3%,女性占51.7%。年收入2万元以下的占8.0%,收入在2万~3万的占12.3%,3万~5万的占30.6%,5万~10万的占37.4%,10.3%的人收入在10万以上。

  66.8%受访者购买过仿冒名牌

  在北京某高校读大三的王雨(化名)是一名爱美的女孩。她的衣柜里收藏了每一季流行的衣服款式,其中不乏一些印有名牌标识的衣物。王雨告诉记者,由于目前没有收入来源,她没有能力购买太多正品名牌。衣柜里的“名牌”,大多是她从某服饰导购网站购买的“高仿品”。

  在王雨经常浏览的导购网站上,记者看到各种标注为“当季爆款”、“明星同款”的服饰。作为资深网购族,王雨介绍,导购网站上的“爆款”、“同款”,大都是名牌的仿品,有的价格还不到正品价格的1/10。

  调查中,66.8%的受访者坦言自己购买过仿冒名牌。

  受访者都购买过哪些方面的仿冒品?调查显示,服饰(52.5%)和箱包(42.4%)最多,其他还有:护肤化妆品(15.5%)、电子产品(16.1%)、手表(9.8%)等。

  在网上,流传着一个“国内仿冒名牌大全”的帖子,不仅包括服饰品牌,还有电子产品品牌、洗发水纸巾等日用品品牌,甚至还有仿冒药品品牌。

  “嘲笑过‘山寨’的人,恐怕现在都有几件仿冒商品。”设计专业毕业的张志伟发现,人们生活中仿冒品无处不在。“印有一线大牌标识的商品已经烂大街,穿在了各种年龄段、不同收入层次的人身上。即使是在商场中开专柜的品牌,很多也是抄袭一线大牌的创意”。

  86.0%受访者直言当下虚荣消费普遍

  为什么人们会购买仿冒名牌?调查中,52.9%的受访者认为是真品价格太高,44.4%的受访者发现一些高仿品质量也不错。

  在王雨看来,名牌往往价格高昂,不少年轻人喜欢追逐时尚,却没有强大的购买力,这就为低价仿冒品提供了市场。近几年,仿冒技术不断升级,A仿、高仿商品虽没有正品在材料工艺上那么“讲究”,但不少也达到了结实耐用的程度。所以,很多人明知是仿品也会购买。

  调查显示,35.9%的受访者指出人们购买仿冒名牌是虚荣心作祟,35.4%的受访者认为这种行为源于对“大牌”的狂热追求。

  86.0%的受访者直言,当下虚荣消费是一种普遍现象。

  做海外代购的网店老板叶萍萍告诉记者,随着对品牌认知度的提高,一些年轻人不屑于购买仿冒明显的产品,希望通过“海淘”购买到质优价廉的正品。“其实,价格过低的海外代购品往往难以保证是正品,但有的顾客虽然对这样的商品半信半疑,最终还是会买下来。而且只要质量还行,商家就不会遇到太多退货或投诉的情况”。

  调查中,29.4%的受访者指出人们购买仿冒名牌的原因是高仿品真假难辨,12.4%的受访者表示是身边有人在买,10.5%的受访者表示是由于对品牌不了解。

  53.8%受访者希望监管部门加大对假冒伪劣商品查处力度

  调查显示,46.0%的受访者不介意使用仿冒名牌。52.1%的受访者认为购买仿冒名牌的行为可以理解,38.6%的受访者表示反感。

  白领李萌告诉记者,她会购买一些价格合适、质量也不错的高仿服饰、包包。但是对于会影响人健康的仿冒品,如食品、化妆品等,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仿冒名牌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也损害了厂家的商标权和知识产权。”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指出,即使有消费者愿意买仿冒名牌,对卖假货的行为也应该坚决打击,这样才能打造一个平台商、消费者、知识产权企业各方共赢共享、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的现代商业环境,才能促进新常态下的转业升级,提升消费信心,鼓励创新。

  刘俊海强调,除了要打击假货的来源,第三方电商也要承担相应责任。“只要网上卖假货,平台商都应该对消费者承担连带责任。而不是像某些企业家说的,他们没有执法能力,只需要行使好自律监管职责就可以了”。

  应该如何对待仿冒名牌?调查中,53.8%的受访者希望监管部门加大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查处力度,49.2%的受访者希望网购平台担负起对卖家的监管责任,39.3%的受访者建议消费者提高对名牌的辨识能力,36.3%的受访者认为消费者应该减少虚荣消费心理。

  “一个人的品味不光体现在吃穿用等消费行为上,更体现在生产创造之中。”在张志伟看来,减少虚荣消费,有赖于每一个人对内涵的坚持和对创意的尊重。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