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投资为何看好中国基建
- 发布时间:2015-05-25 07:33: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王斌
近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对充分激发社会资本活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加公共产品以及在改善民生中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等方面作出重要部署。这也是继《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通过后,政府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的又一重要举措。专家表示,近年来民间投资持续上升,特别是基建领域频获民资青睐,反映出我国投资结构与增长动力正在不断优化。未来,随着民资政策空间的进一步打开,中国经济有望迎来更多亮点。
渠道渐宽 投资日益活跃
上周四,水利部在其网站上披露,有关部门已确定黑龙江奋斗水库、安徽江巷水库、贵州马岭水利枢纽等12个项目作为国家层面联系的试点,启动第一批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试点工作,以推动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即PPP)机制相关政策。而这只是近年来民间投资逐步增多的缩影。
中金公司的一项研究显示,2012年时,我国民间基建投资占总基建投资的比例为22%,2014年则上升至26%,预计今年加速势头将继续保持,该数字将有望接近30%。
国家统计局稍早前发布的另一组数据也印证了民资活跃的事实。数据表明,1-4月份,我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7.8万多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7%,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5.3%。显而易见,民间投资已成为全部投资的重要支柱。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民间投资日益活跃既源于其内在需求,也得益于政策扶持。“长期以来,我国民间资本缺乏足够宽阔的多样化投资渠道,很多闲置资金面临投资难、保值难的困境,因此民间资本自身有着强烈的回报率追求。与此同时,近期的一系列政策正在为民间资本打开投资通道,以期将其导入实体经济。”董登新分析。
回报稳定 基建受青睐
民间投资总体活跃,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向基建领域倾斜。据测算,今年一季度,我国民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速为32.8%,显著高于22.8%的总基建投资增速和19.4%的公共部门投资增速。其中,交通、仓储、水利、电力等领域成为民资关注的热点。
分析人士指出,基建投资具有正外部性、投资期限长的特点,因此,政府为民资参与基建投资进行必要的财政补贴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一部分。在目前倡导的PPP模式下,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和必要的政府补贴获得投资回报,而政府则负责监管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价格和质量。这样,不仅民资的回报有保障,政府的额外负担也将降低。
“一方面,民间资本较为重视的是投资的长期收益和回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关乎国计民生,其市场需求、投资收益都有较好保障。因此,相比目前市场风险较大、收益不确定性强的房地产业而言,上述基建领域更受民资青睐便不难理解了。”董登新说。
专家普遍认为,在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民间投资挑起全社会投资的“大梁”,特别是民间基建投资的较快增长,对全国投资增长和稳定经济增速的重要作用正在显现,并成为时下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一大亮点。
政策鼓励 发展空间大
展望未来,民间资本将迎来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意见》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能源、环境保护、农业、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养老、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同时,还从审批、用地、财税、金融等4个方面明确了具体支持措施,以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与效率,保证社会资本和公众共同受益。
而此前国家发改委集中批复总额超过4500亿元的基建项目,更是为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民生证券认为,今年要实现GDP增长7%的目标,基建投资增速至少要达到25%,规模达到14万亿元,这意味着后三个季度的基建投资将较第一季度明显回升。中信证券估计,仅2015年就将有1.6万亿元的潜在PPP融资需求。
“目前,PPP模式成了政府使用杠杆原理撬动民间资本一个不错的选项,这既稳定了投资,又提高了资本运营效率。”董登新判断,民间投资不断壮大,最终替换部分官方投资,并成为基础设施投资的主体,将会是一个趋势,中国的投资结构也将因此变得更加健康合理。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