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新闻 > 财经评论 > 正文

字号:  

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

  • 发布时间:2015-01-22 07:32: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斌

  伴随着要素条件的深刻变化、新工业革命影响的日渐显现以及全球贸易投资新秩序的加快重建,未来我国工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工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方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将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点。

  (一)

  一是从增速看,受需求侧总量性因素和供给侧结构性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工业经济运行开始进入相对慢车道。从需求侧看,首先,由于基础设施投资及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由此拉动的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投资增速将会出现下降;其次,由于人民币升值和国内要素成本上升等长期性因素的累积效应,出口已经逐渐由过去的高速增长回落到较快增长区间,而受国内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拉动,进口的增长态势明显,净出口对工业增长的贡献趋于弱化;第三,虽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已经超过投资,但收入水平、分配结构和消费环境等决定消费长期增长趋势的根本性因素并未发生变化,消费对工业经济的绝对拉动作用短期内不会明显放大。从长期的供给性因素看,研究显示,近年来,我国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本边际产出均出现下降趋势,这表明,我国工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同时创新驱动不足的特征比较显著并日益强化。我们认为,工业增速在一个相对低的水平上进行较大幅度波动仍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特点。

  二是从结构看,工业相对比重下降的长期趋势形成,重化工业高速增长周期基本结束。经济增长动力由投资向消费的相对转变、工业投资边际产出的下降以及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共同决定了,“三、二、一”产业结构将成为未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长期趋势。需要强调的是,工业相对比重的下降并不意味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下降。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工业仍将是国民经济中生产效率最高、承载创新资源最多、最能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决定国家产业和国防安全的最重要的部门。工业内部结构方面,未来随着工业经济增长动力和增长方式的转换,轻工业的相对比重将进一步提升。

  三是国内外因素综合作用有可能使得我国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区位吸引力出现相对下降,并最终导致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步伐放缓。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内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的下降将使得市场导向型的国际直接投资减少;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美、日、欧等工业强国纷纷通过促进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生产来巩固或进一步提升其已有的生产效率优势,遏止制造业向外转移势头或促进制造业回溯;东南亚和部分南美国家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优势开始显现,对我国的替代效应增强。在“引进来”的空间不断被挤压的同时,多重因素有望驱动中国制造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比如,国内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将继续通过资源和能源领域的对外直接投资降低资源风险;再如,随着国内技术水平与国外前沿技术水平差距的缩小,在国内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难度加大,在这种背景下,各行业企业将通过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或并购海外企业,加快利用和整合国外科技资源。此外,随着国内企业的技术升级、产品升级和渠道升级,更多的企业将由过去的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和一般贸易向旨在能够更好地满足海外市场的对外投资转型升级。

  (二)

  对我国工业发展新趋势、新特点的基本判断直接决定了未来我国产业政策的取向。

  首先,要突出以创新促增长的意识。一是要从根本上改善企业创新环境,在工业体系已经比较完备的情况下,以动态效率提升弥补结构性配置效率提升空间下降的负面影响;二是大力培育与新的技术趋势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技术、高增长行业,形成新的产业增长动力;三是通过增强工业化在区域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新的空间增长动力。

  其次,要突出风险意识。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而有效需求又不能快速启动时,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将变得更加突出,相当数量的企业将进入短期“去库存”、中长期“去产能”的艰难过程中。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突出风险控制性产业政策在经济下行周期中的保障性作用,比如,通过加强政府引导、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要素市场改革、引导有效需求,控制和消化产能过剩的风险;通过深化改革降低融资成本、拓展融资渠道,化解经济下行周期中高库存和金融机构惜贷共同导致亏损企业的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等等。

  在具体措施方面,要以深化改革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适应新的贸易投资规则为目标,重点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政策突破:一是在突出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同时,重视先进适用技术的扩散与应用,提高产业的整体效率;二是在重视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同时,为迎接新工业革命和提高生产效率,加强“母工厂”建设,以点带面地促进我国的制造技术和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三是在关注劳动成本的同时,重点通过制度与政策创新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综合税负水平,促进企业综合运营成本的降低,形成新的比较成本优势;四是加强技术、产品和生产标准的制定与执行,进一步在市场准入、劳工保护、知识产权等诸多领域与国际规则接轨,以适应新的国际贸易投资环境,在鼓励出口的同时,积极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利用全球资源;五是在重视发挥产业扶持资金或基金作用的同时,重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强我国先进制造业科技与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企业群体性成长与发展;六是加强合作性研发和产业化项目的培育发展,通过优势互补的各种合作形成产业发展的合力。(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吕铁 贺俊)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