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新闻 > 财经评论 > 正文

字号:  

别让财政资金“趴在账上”

  • 发布时间:2014-12-30 07:22: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斌

  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却有不少资金长期“趴”在账上“无所事事”。盘活“存量”资金,将为经济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进一步盘活闲置、沉淀的财政资金。这将有助于配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一步。

  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速8.3%,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并且低于同期财政支出10.1%的增速。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却有不少资金长期“趴”在账上“无所事事”。根据审计署数据,截至2013年底,重点审计的32个中央部门结存资金达974.2亿元,其中约一半是在2012年底前形成的,结转超过5年的逾8亿元。截至2014年3月底,9个省本级和9个市本级财政存量资金中,近三成已经无法按原用途使用。

  大量资金“沉睡”,有的是因为地方政府为防患未然设立预算周转金和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但也有的是由于预算精准度不够,支出后未能完全使用形成结转资金,还有的甚至违规私设“小金库”。比如,在2013年对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等34个所属单位审计时发现,采取转移收入、虚列支出等方式账外设立“小金库”达1.94亿元。也有观点认为,专户过多导致资金出国库后“趴在账上”。

  诚然,这些都是造成财政资金“沉睡”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财政支出进度滞后造成资金存量较多。一般来说,财政收支是流量,财政存款是存量,如果收大于支,才会有存量出现。但是,我国在连年收入小于支出的“赤字”情况下,仍然出现财政存款。除了收支不规范、统计口径有差异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支出进度较慢。事实上,每年1月份已经开始“花钱”,3月份预算才经人大批准后出台,资金到账自然会更晚一些。其实这也正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突击花钱”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值得期待的是,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预算法将正式实施,这对盘活那些“趴在账上”的财政资金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对“突击花钱”和大量资金“沉睡”现象提出了解决方案,不仅对结转资金的统筹使用提出要求,还要求全面清理财政专户、防止资金大量沉淀。此外,对预算周转金和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规模占比设定上限,让账外资金告别“失控”状态。当然,这些改革措施在执行过程中还需细节配套。比如,如何合理设置稳定调节基金规模占比的上限,避免过少会影响资金周转、过多会导致资金浪费,需统筹考虑。又如,只有预算管理制度和相关财务制度改革到位,才能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度,扭转政府“乱花钱”或“钱花不出去”的局面,有效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此外,还必须强化责任追究机制,依法依纪遏制“浪费”资金行为。

  可以预见,做好盘活“存量”资金这项工作将为经济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首先,盘活的资金有助于深挖财政资金潜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对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支持力度。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其次,能够拉动内需。一般而言,财政赤字的放大或收缩会对总需求带来影响,而加快支出进度、盘活资金,事实上起到减少存量,“放大”赤字的作用,从而对总需求形成支撑。再次,盘活财政存量还会带动信贷投放的加快。财政拨款的项目不可能完全依赖财政资金,同时还会需要信贷资金支持。对项目来说,财政资金到位后,较低的风险性使其对信贷等资金更具有吸引力。换言之,财政资金就像是种子,它的拨付会带动银行贷款等货币资金的配合,令其效果得到成倍的放大。所以,盘活财政存量的政策就将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激活货币存量,为经济增长注入更强大的推动力。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