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

财经 > 新闻 > 财经评论 > 正文

字号:  

反思“多元化” 先转型还是先整合

  • 发布时间:2014-12-04 00:30:30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斌

  温州人一向商机敏锐,实际上,在传统制造业的衰落之初,善于抓住机会的温州人便开始了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探索”。

  “21世纪的头十年是资产价格快速上涨的十年,也给温州人创造了很多赚快钱的机会,大量资本从实体经济转移到不动产的投资中。但是,长期来看,这样的‘转型’非但没有解救温州实体企业,反倒把很多实体企业拉下了水,反过来连累了主业。”杨轶清表示。

  “潮水退去便知道谁在裸泳。”随着资产泡沫的破裂,盲目转型的恶果很快便显现出来。2009年,浙江省首家鞋业集团、曾获“中国鞋王”称号的温州霸力鞋业停产,而将其拖垮的正是其2005年进军的矿业投资。事发后,董事长王跃进也出走澳大利亚,令人唏嘘不已。

  即使是向新兴产业的“转型”也频频让企业遭遇滑铁卢,这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当年震惊全国的“胡福林跑路”事件。2008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4万亿计划推出,信贷一时无比宽松,原先专注于眼镜业务的信泰集团先后投资6亿元组建了4家光伏企业。但从2011年开始,随着太阳能行业崩溃,银根收紧后资金链断裂的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跑路”美国。

  周德文告诉记者,“当时胡福林的眼镜业务并不是做不下去了,而是仍然保持着很强的竞争力,原来别人只有12%的利润率,它能有25%的利润率,别人的利润率降到1%-3%的时候,它还能保持12%的利润率。可它非要搞什么转型,结果转来转去把自己给折腾死了。”而记者为此辗转找到胡福林时,他以“这几天头晕不适”为由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转型’从宏观上来说是没有错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企业把‘转型’理解成了‘转行’,对企业来说,隔行却如隔山。包括后来一度流行的‘多元化’,盲目多元化,‘多元’也就成了‘多灾’。”黄发静表示。

  “短期融资,长期投资”的矛盾也决定了温州上述转型“探索”的失败。

  “温州绝大多数企业都是中小企业,无论是向房地产、矿产等的转型,还是向光伏等新兴产业的转型,都需要很大的资金量,而很多企业转型的资金都来自于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但是,转型又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一个很长的投资周期,这样一种矛盾便使企业的转型面临很大风险,一旦政策变化,银根收紧,企业资金链断裂,转型就很容易失败,2011年的温州民间金融风波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周德文表示。

  于是,“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的悖论成了当下温州很多制造业企业所面临的窘境。

  对此,周德文表示,温州制造业转型升级要破解这一悖论,关键是要找到一条适合温州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路径。“温州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并没有转型升级的技术、人才和资金实力,对目前温州的实体企业来说,最紧迫的并不是‘转型’,而是‘整合’。现在温州有40万家个体户和企业,‘小、乱、散’的问题十分严重,应该利用龙头企业进行行业整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转型,这才是符合温州实际的转型路径。

  周德文提出的“先整合提升再转型升级”的路径也契合2013年温州市政府推出的“三转一市”政策,即“个转企”、“企升规”、“有限转股份”、上市。但是,这一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不少困难。

  温州经信委的前述“三季度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指出,企业“小升规”动力不足:“今年我市虽然出台了新增规上企业10万元奖励等政策,但部分地区未制定配套政策,或尚未落实到位。企业对上规后,财务、税费相对规范带来的成本上升顾虑较重,部分企业宁愿‘躲在’规下。”

  从市场的角度讲,“先整合提升再转型升级”的路径也需要等待下一个经济回暖的时机,就目前而言,外部经济形势的不佳令企业的“整合”缺乏动力。“从我们的打火机行业来讲,如果市场广阔而企业生产规模上不去的话,那么有整合的动力,但现在是没有市场的问题,这样的整合缺乏市场基础。”黄发静表示。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