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财经 > 新闻 > 财经评论 > 正文

字号:  

“新常态”应以经济增长质量为导向

  • 发布时间:2014-11-27 06:31:27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斌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未来经济发展要关注哪些指标?26日在京举行的“《财经》年会2015:预测与战略”上,经济学家们表示,新常态并不等同于经济增速放缓,而是经济结构重构、增长动力重塑的过程,这就更需要确定以经济增长质量作为发展导向。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王一鸣在年会上表示,新常态正是我国真正完成调结构转方式任务的阶段,要围绕提高经济效率做文章,打破要素流动的障碍,进一步放宽准入,给市场主体更大的创新空间。“我相信,经过这一轮以后,三到五年中国经济的质量一定会有根本的改变。”

  专家们也提醒,我国经济告别高速增长后,需更加关注地方债、中小企业融资难、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

  新常态重塑增长动力

  王一鸣表示,“调结构、转方式”这个目标提了十多年,但是离预期目标还是很远。而今,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需要消化过去高速增长时期积累的矛盾,这正是结构重新构造的过程,也是增长动力重塑的过程。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则表示,新常态最重要的含义在于新,过去依靠要素驱动、人口红利、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走不通了,而要切换新的动力机制,向创新驱动转变。

  “我国经济增长转型面临四大阵痛:制造业去产能化、金融去杠杆化、房地产去泡沫化、环境去污染化。”辜胜阻同时认为,解决上述四种阵痛,转向新常态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创新驱动。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则表示,我国经济结构的扭曲集中表现在产能严剩上,过剩产能是过去大量投资造成的。因此,投资增长速度下降,是解决产能过剩的必要产物。过去30多年,我国投资增长率平均达到24.6%,但这两年降到了20%以下。“普遍预计,到‘十三五’的时候,投资增速平均可能在10%。”

  从这个角度来说,李扬认为,以中高增速为主要外在特征的新常态是合乎规律的,是实体经济的变化使然——资源配置的效率在下降,创新能力仍然不足,环境约束在增强。这些发生在实体领域中的变化,带动我国经济进入了增长率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

  建议适当调低底线目标

  当然,在经济学家们看来,新常态并不等同于经济增速放缓甚至是经济硬着陆。李扬就表示,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有些外在指标的变化蕴含着一些内在质量的提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指出,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新常态下经济质量导向将会成为新发展观的重要支点。他注意到,最近一两年,在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的同时,经济结构转型已经取得了转折性变化。

  “我们过去经常批评的中国以投资为主、工业为主、依赖外需的增长模式,正在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刘世锦说,去年,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经超过了二产。最重要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在2012年已经超过投资,今年也保持了这种良好的态势。

  “在这个阶段,我们对速度不要预期值过高,可以把速度的底线目标适度地下调,给结构调整和改革更大的空间。”王一鸣表示,经过这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后,中国经济的质量在三到五年内一定会有根本的改变。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