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非对称降息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 发布时间:2014-11-25 08:23: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王斌
上周五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降息,笔者认为,这将为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需要看到的是,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直接融资工具的发展,存贷款基准利率在市场中的作用趋于淡化。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债券发行规模井喷、信托业务不断壮大,贷款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已低于60%,其他类型的债务融资工具定价基准主要参考银行间债券市场和SHIBOR利率;二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银行一般性存款向理财产品转化步伐加快。截至2014年6月,理财产品规模已近16万亿元,占到一般性存款20%左右;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吸引资金向货币基金转化,存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对银行负债结构的改善极为有限。
目前,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已完全放开,实行市场化定价,此次非对称降息存款利率下降25个基点,但浮动上限提高至20%。综合来看,如果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浮20%,则与降息前执行的上浮10%利率相同,银行负债成本并未下降。而贷款基准利率下降40个基点,在负债成本未下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完全有可能通过加大贷款利率上浮比例来稳定净利差。因此,本轮降息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降息周期的启动。
实际上,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央行启动非对称降息的一个重要效果就是加快推进了利率市场化进程。本轮降息主要在两方面为利率市场化打下坚实基础。
首先,进一步提高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至20%,存款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利率市场化完成的关键一步是存款利率的放开。目前银行负债来源主要由一般性存款、表内理财和同业存款三部分组成,由于后两者定价主要参考SHIBOR利率,且一般高于存款基准利率。理财产品的高收益率会对一般性存款形成挤压,如果仅下调存款基准利率而不提高上浮比例,一般性存款将加速向理财产品转化,降息并不一定降低银行资金成本。而提高存款利率上浮比例,则可提高银行自主定价权,也为后期推出大额可转让存单等工具铺路。
其次,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区间得到扩大。央行此次降息还对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期限档次进行了简并,存款利率不再公告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贷款基准利率也简并为1年以内(含1年)、1年至5年(含5年)和5年以上3个档次,其中1年以内合并后,1年期贷款利率与降息前6个月期利率一致,3年期和5年期合并。随着,贷款期限区间的扩大,商业银行在此区间的贷款利率定价有了更多选择,也有利于发挥市场化的贷款基础利率(LPR)的价格指导作用。
因此,不难看出,通过本次非对称降息,利率市场化进程得到了进一步推进,这将有助于金融资源的进一步合理分配,提升实体经济运行效率。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