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财经 > 新闻 > 财经评论 > 正文

字号:  

各地楼市闻风欲动 房贷证券化或为必由之路

  • 发布时间:2014-10-13 07:12: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斌

  央行、银监会公布房贷政策松绑,又一轮救市举措出台。国庆节前夕发布的消息掐住楼市“金九银十”节点,国庆期间各地楼市闻风欲动,作为先行指标的购房意愿发生巨大变化。取消限购已有作用,10月9日,交通银行发布的第25期交银中国财富景气指数显示 (调研国内26个省市地区的1856户小康家庭,调研时间为9月12日到9月23日):无房家庭和仅有一套自住房家庭未来入市意愿比上期上涨20%,小康家庭预期不动产投资意愿今年以来首次小幅回升,是拉动预期不动产投资意愿小幅回升的主要原因。

  国庆期间部分地区购房情绪高涨,南京十一黄金周期间的商品住宅认购量达到2812套,日均认购402套,同比增长47%,创历史新高。北京在黄金周期间,二手住宅成交均价为28243元/平方米,较9月份上涨6.8%。

  与以往投资者主导市场不同,此轮房地产市场特色是刚需的消费者登场,如果10%左右的刚需入市,可能释放出数百万套的需求量。虽然无法缓解房地产风险,暂时却让经济获得喘息之机。

  与投资者不同,刚性需求者欠缺现金支付能力,需要低息房贷帮助,对价格十分敏感。政策让银行帮助刚需者与改善生活者购房,首套房或者支付完首次房贷的二套房,都可享受7折优惠利率,如此慷慨由谁来埋单?

  商业银行振振有辞地以上市公众化、市场化作为盾牌,房贷利率下降2%左右不是个小数目,只有两个办法可以让商业银行执行此规定:或者央行继续释放基础货币,如果像欧洲央行一样把存款利率降为负数,相信中国商业银行会很愿意发放5%左右利率的房贷,因为,中间的差价非常可观。

  不能大规模发放基础货币,又要盘活资金市场,房贷资产证券化主张兴起。央行新政将启动房贷证券资本化,届时将有10万亿元(可能更多)人民币的资金进入楼市。

  资产证券化来自于美国。上世纪80年代,美国试水此项业务,房贷资产在证券化后打包成投资品,通过评级,卖给市场上想获厚利的投资者。美国利率市场化,市场迅猛发展,产品余额从1980年的111亿美元大幅增长至2007年的9.3万亿美元,同期住房抵押贷款的资产证券化率也从7.6%上升至64%,同时美国房地产价格飞速上升,买得起房的、买不起房的都通过房贷资产证券化,获得资金在郊区买房子。现在臭名昭著的次级债证券化产品,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资产证券化是好事,但销售、评级等出现一连串的虚假,撒上国债糖霜冒充3A级证券时,资产证券化就是面向投资者的庞氏骗局,最后以金融危机收场。

  中国房贷资产证券化还处于初级阶段,迄今为止,国内商业银行仅发行了三笔MBS,第一笔是由2005年建设银行发起、中信信托受托发行的总规模30亿元的MBS——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此后,建行又发起了总额40亿元的建元2007-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2014年7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起的“邮元2014年第一期个人住房贷款支持证券化产品(RMBS)在银行间市场成功招标,总规模达68.14亿元”。

  到目前为止,金融机构兴趣不大,收益高于短融而低于信贷,房贷是所有中长期贷款中坏账率最低的好资产,银行没有动力花大力气证券化。

  不管银行、券商愿不愿意,想不放基础货币而增加流动性,证券化是必由之路。证券化之后我们不必关注M2增加,而是M3、M4、M5的大幅上升,现在银行不愿意放松手中好房贷,未来刚需人群占楼市主角、房地产市场大幅波动,房地产投资不是有钱人的游戏,房贷资产就像钢贸贷款一样瞬息万变,银行不趁救市之机证券化,满足于通道费用,转让收益与风险,以后恐怕会后悔。

  金融与互联网时代,满足购房者的房贷需求,重要的是让投资者购买房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未来,张三的房贷不来自于银行,而来自于隔壁李四。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