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6日 星期二

财经 > 新闻 > 财经评论 > 正文

字号:  

车文辉: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扩大开放更重要

  • 发布时间:2014-09-09 08:18: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斌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面临着国家发展战略的新要求,也面临着国际经济政治环境新变化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世界经济形势充满变数。国际金融危机深刻改变了世界,全球经济进入低速增长通道,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上升。美国经济出现稳健复苏迹象,但发达经济体很难在短期内整体实现经济回暖,经济社会结构性矛盾复杂难解。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面对新的国际经济形势,各国都须在新的全球价值链中重新定位,我国也不例外。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只是一个经济总量大国,还不是经济强国。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各种结构性矛盾渐进累积,内需外需不协调,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仍然较大,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和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强化,传统的改革红利、开放红利逐步消退,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增长的阶段性转换成为必然。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转入新常态,表现出明显不同于以往的许多特征,如增长的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换挡;增长的动力机制逐渐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资源配置的机制着力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面对新常态,如何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国内发展空间,使我国在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中有源源不断的新的续航动力,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同样如此。我们应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深刻认识新趋势,主动适应新变化,积极抓住新机遇,调整区域结构,充分挖掘区域经济潜力,深化全方位开放,为经济发展释放出更为长期、持久的动力。

  把区域全方位开放作为对外开放的抓手,把改革的攻坚领域与开放的重要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从局部开放过渡到全面开放,从积极“引进来”到主动“走出去”,创建国际竞争新优势,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力争实现更高层次、更多维度、更多联动的开放格局,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激烈的国际经贸格局博弈中谋划主动。

  坚持对内开放、对外开放并重的基本方向,实施各具特色、多元多层的开放战略;坚持把深化沿海开放与拓展内陆开放、沿边开放和沿陆桥开放结合起来,加快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均衡协调的区域开放新格局;坚持把向发达国家开放与向发展中国家开放结合起来,扩大各方利益交汇点;坚持把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结合起来,拓展经济发展的新空间。

  一是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并重。我国区域之间有着较为显著的差距,这为区域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比如,东部地区充足的资金、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为中西部地区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和智力支持;而中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和亟待转型升级的产业,既为东部地区发展提供丰富优质的生产资源,也促进了东中西部在产业转移与承接、技术转让等方面实现合作共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把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建立公平、统一市场,扩大对内开放的途径。

  二是向海开放与向陆拓展并进。我国既要重视面朝亚太地区的向海开放,加大中国(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的力度,充分利用东部沿海开放的先发优势,为国家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累经验,同时也要充分挖掘毗邻亚欧大陆的陆缘优势,扩大我国经济的对外辐射力,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三是沿边开放、内陆开放与沿陆桥开放并行。我国各省区市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各不相同,发展差异较大。开放路径应充分结合自身区位条件,因地制宜、差别进行。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应充分利用与周边国家的技术梯度,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技术、资本输出,大力拓展对外贸易和技术合作;加强资源、能源领域的合作;充分发挥加工制造业和高技术优势,开展对外贸易和技术合作;统筹协调推进海上运输通道与陆上基础设施、产业合作园区和机制平台建设;在东南亚等周边地区建立起中国投资、制造、销售、服务、合作的开放新模式,拓展“中国智造”的高增值商品和优服务结构。

  四是“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我国的对外开放,一方面要提高“引进来”的质量,注重“选资”,选择有利于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外资。围绕产业发展规划、基础和条件,研究主导产业、优势产业、重点培育产业的发展需求和缺失环节,按照建链、补链、强链的要求,制定招商引资规划,提高项目引进质量;另一方面,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确立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和个人创新方式“走出去”开展投资合作、承揽工程和劳务合作,打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着重提高“走出去”的规模和质量,从劳务输出和工程承包等初级形式,转向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应推进外商投资便利化,积极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鼓励外商在我国扩大投资。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建立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省份口岸大通关协作机制,全面推行直通放行、绿色通道等通关措施,提高通关效率,探索推行口岸电子政务“一口受理”制度。目前,亟待深化对外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修订对外投资的管理办法,加强对外投资的监管。着力打造生产和贸易供应链、金融供应链、基础设施供应链、人才供应链、公共服务供应链,降低中国和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成本,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作者:国家行政学院 车文辉)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