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新闻 > 财经评论 > 正文

字号:  

顺差放量增长背后的冷思考

  • 发布时间:2014-08-13 20:29:56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张锐  责任编辑:王斌

  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7月我国新增贸易顺差9249亿元,扩大18%,尤其是7月份的贸易顺差量劲增2919亿元,扩大1.7倍,创出单月历史的最高增长纪录,出口的显著提升无疑对稳增长构成了有力的支撑。

  然而,与过去贸易顺差叠加环境下出口与进口的同向增长完全不同,今年以来贸易顺差的增长却是以进口大大慢于出口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就是说贸易顺差的“放量”是因为进口的“缩量”而得到了非同寻常的彰显。虽然我们可以将这种结果理解成是一种“新常态”,但也确确实实感到守住经济增长的“底线”不容易。

  贸易顺差增长的同时经济增长不给力,至少说明仅凭出口拉动经济的力量十分有限或者说边际效益正在递减,经济增长必须转移到内生性力量尤其是消费这一引擎之上。然而,只要国内财富未能得到有效的再配置和民众消费不能得到真正的提振,未来中国的进口需求还将萎靡,由此所产生的顺差也许还会持续,只不过这种顺差对于促进经济增长能有多大的实质性意义就值得玩味。

  必须承认,基于重商主义的“出口导向”和与此相对应的顺差诉求是中国政府沿用多年而且仍在持续的国际贸易政策,这一政策驱动的最明显成效就是实现了中国外汇储备从零到4万亿美元的数量飞跃。这里且不论以美元资产为主要构成的外汇储备已经或者还要承受贬值缩水的风险,随着外汇储备的增长,中央银行必须不断地投放基础货币以对冲外汇占款的叠增,在广义货币(M2)长期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情况下,人民币对内贬值并且灼伤民众的风险与日俱增。重要的是,由于M2的增加很大程度上为不断肿胀的外汇储备所绑架,货币的增量不但没有达到刺激经济的效果,还极大地约束了货币政策的调控空间。

  同时值得警觉的是,在国家与国家之间日益追求贸易平衡的全球生态中,特别是在各国经济处于金融危机与债务危机之后苦苦的谋求复苏的环境下,中国出口的一路高歌和顺差的连年大红大紫不能不引来贸易伙伴国的警觉甚至敌视,并可能导致中国的对外贸易生态恶化。如果中国企业不能进行及时的产品切换,持续多年的出口红火局面可能难以维系。

  如果中国因为调整出口结构而引致出口一定程度的萎缩并进而产生短暂贸易逆差并不可怕。从某种程度而言,贸易逆差不仅可以调节中国贸易盈余和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进而减小贸易纠纷压力和优化贸易生态,并且贸易逆差从更深层次上体现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切换与转变。因此,扩大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绿色低碳产品出口和加大对科技设备与技术的进口应当成为我国优化贸易结构的主要诉求。然而,比较最近3年的数据可以发现,2012年和2013年1~7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均达57.4%,但在今年前7个月,该比例却下降至56%。如果这一趋势不能得到扭转,中国贸易顺差之路能走多久就很难说了。

  (作者系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